2011-08-01
收藏
人们不喜欢13这个数。上海人讲“十三点”,是一句骂人的话,意思是“呆头呆脑”、“傻里傻气。”
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伦敦的住宅区就无法找到门牌号为13的公寓。影剧院里也没有第13排。宴席上第13个位置总是摆着一张独特的桌子。
在十四届世界杯足球赛上,阿根廷足球队开始战绩不佳,后来他们战胜前苏联队,队员们兴奋之余纷纷说:
“我们教练这场比赛没让13号上场是英明的决策。”原来比赛那天正好是1990年6月13日,阿根廷队忌讳13这个“不祥的数字,教练比拉尔多为了稳定军心,忍痛让主力后卫13号洛伦索坐在替补席上,不让他上场。
为什么人们对13这个数如此回避呢?说法很多。
有一种说法是:我们现在通用的十进制是以数10作为基础的,可是在古罗马则是采用十二进制算法的。到后来,把12作为“一打”的计算方法为欧洲许多国家所采用。因此,12成了家喻户晓的进位制的殿军。这样一来,人们对12以后的数就产生一种莫明其妙的感觉,以致认为13这个数是个不祥的数,是个危险的数,所以后来人们就忌讳使用这样的数。
另一个理论是来自柏林一位医生威廉姆·福利斯。他认为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活动和一切对象皆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23x+28y”来表示,
一年有365天,而365=23×11+28×4;
法国大革命开始于1789年,而1789=23×23+28×45;
人类细胞核中有46对染色体,而46=23×2+28×0;
《圣经》中动物的数目是666,而666=23×18+28×9。
然而,“不幸”的事终于发生在13这个数上:
13=23×3+28×(-2)
这个式子中出现了负数,它是“不幸”的。当然,这些都是一些无稽之谈,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初二数学16.3分式方程教案
八年级数学19.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案(2)
初中数学19.2.2 菱形教案(1)
八年级数学16.1.1分式教案
初二数学16.3分式方程教案3课时
八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教案
初二数学16.2.2分式的加减教案两课时
八年级数学19.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教案
八年级数学20.1.2 中位数和众数(第二课时)教案
八年级数学19.2.1 矩形教案(2)
初二数学16.2分式的运算教案
八年级数学19.2.2 菱形(1)教案
初中数学19.2.2 菱形(2)教案
八年级数学20.1.2 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教案
初二数学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2教案
初二数学16.2.1分式的乘除法2课时教案
八年级数学16.3.1分式方程(3)教案
八年级数学19.2.1 矩形(1)教案
八年级数学下菱形的性质教案
八年级数学16.2.3整数指数幂(2)教案
八年级数学16.1.1从分数到分式教案
八年级数学16.2.2分式的加减(2)教案
初中数学19.1 平行四边形(1)教案
初中数学19.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教案
初二数学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八年级数学20.2.2 方差(第一课时)教案
八年级数学16.2.2分式的加减(1)教案
八年级数学16.2.1分式的乘除(2)教案
八年级数学16.3.1分式方程(2)教案
八年级数学19.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案(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