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孩子学生学习的数学教育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适应孩子学生学习的数学...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适应孩子学...

适应孩子学生学习的数学教育

2014-06-02 收藏

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身心需要,其根本在于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下面数学网小编与大家分享适应孩子学生学习的数学教育,希望大家在学习中得到提高。

教育的目的是树人,而素质教育,简言之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教育作用、培养作用,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要求。那么,怎样才能让数学教育适应儿童的学习?这就要进一步探索数学素质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好奇、好问、好说、动手,适应儿童。

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身心需要。我们教师的工作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活生生的未成年的孩子。教学工作光靠教师单方努力是不行的,教师的外因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起作用。要想使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其根本在于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要求。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基础教育时期是促成或扼杀儿童好奇心的关键时期。如果有一个适合的环境,好奇心就会自然地继续发展,从而进一步形成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创造型人才所必需的。小学生在真实的事物面前会有许多的不理解,但是,不理解的东西越多,不理解的思想越能使小学生深感惊奇或诧异,由此出现的激奋、惊奇、诧异就越能够纠正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衰弱、萎缩状态,唤醒正在沉睡的脑细胞,迫使大脑加紧工作,积极活动。如此,在学生大脑里产生许多“为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恢复学生高度的求知欲和好学精神,使学生主动去探求数学知识的奥秘。新奇和惊讶之感是思考的开端。如讲“年、月、日”一课之前,我带学生唱“三百六十五个祝福”这首歌,歌中唱到“一年有三百六十五个日出,……”唱后问学生:“一年有三百六十五个日出是什么意思?是每年都有365天吗?为什么有时是366天?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还知道一些什么?”一首歌引起了诸多的为什么,引起了诸多的新奇和诧异。同学们带着许多的疑问、好奇,积极地投入到查找资料、询问家长的求学活动中。当正式上“年月日”一课时,同学们都胸有成竹、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汇报自己所获得的有关知识。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被学生讲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学生带着问题、好奇去搜集信息的同时,不但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问题,还博览了群书、增长了才干、增强了与别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一、 鼓励学生敢说,多说。

勤学好问、好说也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对自己知道的事情想说出来,对自己不懂的东西想发问,这是主动求知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份天性,为所有的学生创设“说”的条件,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提的问题教师不提;学生能解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把展示自我的机会完全还给学生。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的一课中”,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我让同学们利用自己认识的这些图形,创作自己喜欢的物体,同时老师还提倡用多种图形进行创作。学生非常高兴的动手粘起来了,有的拼成了机器人,有的拼成了飞碟、、、、、、有一个同学拼成了一个清洁工和一个清洁车,该同学们展示作品了,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展示自己的作品,只有这个同学迟迟不敢到台上去,我走过去悄悄的对他说,上台上去,你拼得很好老师很喜欢。然后他慢慢的走上了讲台,讲解自己的作品。我的妈妈是一个清洁工人,每天扫大街很累,我长大了以后要发明一种清洁工具,把它在马路上一放,一按电钮什么尘土纸屑呀统统扫光,让马路干干净净的,所以长大以后我要当一个机械设计师,让妈妈阿姨们轻轻松松的清扫马路。这时候同学们听后给于热热烈的掌声。如果这个同学没有勇气展示自己的作品,我哪知道她的想法,又怎样引导孩子们树立理想。这样的学习效果能不佳么?

在讲“长方形、正方形认识”一课时,当课要结束时我问大家“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一个女生站起来说:“能不能说正方形是长方形进化得来的呢?”话音刚落,一男生等不及举手站起来便说:“进化是指活的东西,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变化。正方形不是从长方形进化得来的。我认为,可以理解正方形是通过长方形转化得来的。”我表扬了这位男生,并问他:“你怎么知道这么多?”他自豪地回答:“常看书,书上的知识可多啦。”同学们向这位同学投去了佩服的目光。这位同学的成功感油然而生,并对其他同学起到了感染、教育作用。 三、能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

有人曾说过:听了,一会儿就忘了;看了,就记住了;动手操作了,就理解了。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智慧在学生的手指尖上”。手是脑的老师,服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手上有丰富的神经,每一根神经都与大脑相通相应。手在大脑的指挥下活动,大脑在手的活动过程中直接认识事物,认识得快,认识得深,有时会起到眼耳等器官起不到的作用。所以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某些知识是必要的,是高效的。好动手也是儿童的天性之一。

例如,在教“7÷3”这道有余数除法时,可以让学生把7个圆片放在桌面上,要求把这7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学生怎么分也分不开。老师问:“每份有几个”?学生说:“每份有2个,还多出一个。”老师说:“像这样不能正好分完的除法题,就是有余数的除法,多出的一个叫余数。”这样建立起来的“余数”概念,学生不仅十分清楚,而且不容易忘,用不着老师多费口舌去讲解。动手操作也是儿童最感兴趣的事,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总之,我们要研究儿童、理解儿童,才能适应儿童,使儿童全面发展。

以上就是数学网小编分享适应孩子学生学习的数学教育的全部内容,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希望大家喜欢!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