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6
收藏
题会做,但是却因为做错或漏做题而失分,要比难题不会做更加让人惋惜。要想少产生一点这样的遗憾,就要学会如何去检查一份试卷。有的学生做完一份试卷检查一两遍就失去了兴趣,有的学生呢却可以兴致勃勃的一直检查,其实,掌握检查的方法很重要。
方法一:检查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是同学们检查时最容易忽视的,因此在解题时极易发生小错误而自己却检查数次也发现不了,所以,做完试卷第一步,在检查基本题时,我们要仔细读题,回到概念的定义中去,对症下药。
比如中考题选择题,题目问“8的平方根是多少”,如果学生选择了22,检查时很容易会再算一次(22)^2=8,就想当然的以为答案是对的了。此时,我们就应该从概念入手,想想什么是“平方根”,那就会回忆起这样一个等式x^2=8,二次方程又都应该是有两解的,所以答案应该有正负两解。
方法二:对称检验
对称的条件势必导致结论的对称,利用这种对称原理可以对答案进行快速检验。
比如如:因式分解,(xy+1)(x+1)(y+1)+xy=(xy-y+1)(xy+x+1)结论显然错误。
左端关于x、y对称,所以右端也应关于x、y对称,正确答案应为:(xy+1)(x+1)(y+1)+xy=(xy+y+1)(xy+x+1)。
方法三:不变量检验
某些数学问题在变化、变形过程中,其中有的量保持不变,如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时,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基本量也不变。利用这种变化过程中的不变量,可以直接验证某些答案的正确性。
方法四:特殊情形检验
问题的特殊情况往往比一般情况更易解决,因此通过特殊值、特例来检验答案是非常快捷的方法。
比如中考经常考的幂的运算,比如2014年的(-a^2)^3,我就可以去a=2,先计算-a^2=-4,再计算-4^3,就很容易检验出原答案的正确与否。
方法五:答案逆推法
相信这种方法很多学生都会,在求出题目的答案后,可将答案重新代回题目中,检验题目的条件是否还成立。
但是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要想想有没有可能存在多解的情形。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检查的次数与效率,又想避免枯燥的重复,就需要一题多解去检验。
一道题,使用原来的方法去做,固然也能发现错误,但是人都是有惯性思维的,很容易就忽视了一些小的错误。
如果在检查时,我们都尽量去想一些新的方法,那样,一来可以检查答案的对错,二来可以减少机械性重复产生的枯燥感,三来思考新的解法也是锻炼思维的一种手段,四来能将试卷中的题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措施。
此外,直接检查作为最基础的方法,要重视技巧
直接检验法就是围绕原来的解题方法,针对求解的过程及相关结论进行核对、查校、验算。为配合检查,首先应正确使用草稿纸。建议大家将草稿纸叠出格痕,按顺序演算,并标上题号,方便检查对照。其次,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仔细推敲,而不能“想当然”,记住“最安全的地方有时候也是最危险的地方”。
小学数学听课反思 在有效的评课中获得知识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学》导学案板书设计
五年级下星期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摆一摆,想一想》导学案教学案
四年级数学下期“培优助潜”计划
一年级数学的年级组长工作述职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细节优化
2019春季小学一年级数学下期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优化对策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写数》导学案板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减整十数退位》导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及七巧板》导学案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小论文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数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教材培训体会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导学案板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比较大小》导学案板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9退位减法》导学案板书设计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培优助潜计划
小学数学质量分析会后的深刻反思
统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例3》教学案
一年级数学老师上学期个人工作的反思与总结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导学案板书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平面图形》导学案板书设计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巩固计划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口算促进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
小学数学老师教研心得 好课好在哪里
小升初数学试题解题规范整理
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反思
统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8、7、6练习》导学案板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