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6
收藏
重视选择填空和容易题
在数学上,我们很熟悉一个公式:“速度时间=路程”,如把“路程”看成大家所能提升的分数,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就可看成我们学习数学的“效率”。那么,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怎么提高效率?
首先要了解数学中考卷是啥样的,做到有的放矢。中考数学卷总题量是26题,其中选择题8题,每题4分,共32分;填空题4题,每题4分,共16分;解答题10题,共98分。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两道选择题、两道填空题就等于甚至超过后面一道大题的分数。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平时选择填空题作答粗心的同学,此时要特别重视选择填空题,尽量不要丢分。
对于选择填空题的这48分,只要在平常作业中稍加重视,正确率就能得到提高。各校在一模后的复习中,不少会根据学生情况,出一个选择、填空专题训练,此时要特别重视。
除了专题外,还可以通过重视每天数学作业中的选择填空题,尽量做到一次性全对,而不是会就行,这样也可以得到有效的训练。
接下来,我们来看整份试卷的难易情况:整份中考试卷中,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分值比为:7∶2∶1,即容易题约占84分,中等题约占24分,难题约占12分。
从试卷的难易情况可以看出,其实整份试卷的重点在容易题上。容易题,都是一些涉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目。在考试中虽易做,但要保证全对还是有一些困难。
对于容易题,建议考生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入手。在最后阶段中,一旦发现自己对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较为模糊或生疏,就要立马搞清楚,才能消灭所谓的“粗心”。
在最后复习中,可把6本数学课本都带来学校,放于抽屉中,平常在上课和写作业中一有概念模糊的地方,就可以立马翻开瞧瞧。
对于中等题,要学会条件反射。在最后阶段,不要无谓地拼命写题,要注意总结每类题目的解题规律。每一类中等题而言,大都有它固定的解题程序和技巧。
在最后阶段,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尽量自己总结出每一类题的解题程序和技巧。
把中等题变简单,减少自己的思考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错误。而难题和中等题在最后的训练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也是要多总结每类题的解题程序和技巧。
在最后阶段,对于课本知识还不够熟练的同学,有空还是要继续放在课后练习、习题和课本中例题的掌握上,必定事半功倍。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测试题
第16章《数的开方》单元测试卷
第七章-《一次函数》A卷[上学期](无答案)
初二数学竞赛试卷(无答案)
初二数学下学期月考试题(无答案)
第七章-《一次函数》B卷[上学期](无答案)
第二章实数系统练习(各节+综合)
初二数学第十六章复习模拟测试题
初二数学第十六章测试题
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学业评估卷及答案
二次根式单元综合练习
第十六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无答案)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试卷
第六章测试题(无答案)
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数学试题卷
第二学期初二因式分解单元测试卷
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测试
第16章分式单元测试题
第一学期8年级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
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无答案)
第17章反比例函数
初二数学期中试卷[下学期](无答案)
第一学期上八年级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题(勾股定理)
第二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测试(无答案)
初二数学复习卷一[上学期]
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初二级数学科试卷
第二章分解因式全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