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6
收藏
在下列加法算式中,每个字母代表0~9的一个数字,而且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
A B C
D E F
G H I
+ G H I
_________
J J J
J代表哪一个数字?
(注:假定A、D和G都不能为O)。
(提示:在J为某些特定值的情况下,判定每一列的可能的和;然后把这三个和与J相加,看看其总和是否等于46。)
答 案
(1)由于A、D和G代表的是O以外的三个不同的数字,所以J必定是6、7、8或9。
(2)由于C、F、I代表三个不同的数字,所以它们的和不会超过24;而为了保证J是6、7、8或9,它们的和不能超过19。
(3)如果任何两列的每列数字之和为6、7、8或9,则余下一列的和也必定是6、7、8或9;可是,从A到I的各个字母代表的是9个不同的数字,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最多只能有一列的和为6、7、8或9。
从以上三点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a)如果A+D+C=6,则C+F+I必定是16、7或17。
(b)如果A+D+C=7,则C+F+I必定是17、8或18。
(c)如果A+D+G=8,则C+F+I必定是18、9或19。
(d)如果A+D+C=9,则C+F+I必定是19。
从(a)、(b)、(c)、(d)可以推导出B+E+H的和,一共有十种可能:
A+D+G B+E+H C+F+I J Ⅰ 6 5 16 6 Ⅱ 6 17 7 7 Ⅲ 6 16 17 7 Ⅳ 7 6 17 7 Ⅴ 7 18 8 8 Ⅵ 7 17 18 8 Ⅶ 8 7 18 8 Ⅷ 8 19 9 9 Ⅸ 8 18 19 9 Ⅹ 9 8 19 9
在上面的十种情况中,只有Ⅷ和Ⅹ中四栏的总和为45,与0~9这十个数字之和相等。因此,J必定代表9。
进一步的验证表明,存在以下几种可能的组合:
A+D+G B+E+H C+F+I Ⅷ 1+3+4 5+6+8 0+2+7 1+2+5 4+7+8 0+3+6 Ⅹ 2+3+4 0+1+7 5+6+8 1+3+5 0+2+6 4+7+8 1+2+6 0+3+5 4+7+8
新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正比例(1)》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问题解决(2)》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体积与体积单位(2)》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旋转与平移现象(2)》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锥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小数的退位减法》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3的倍数特征》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的体积》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正比例(3)》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1)》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分数与小数(2)》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反比例(1)》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锥的体积(1)》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二)》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小数的近似数(一)》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旋转与平移现象(1)》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平行四边形》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梯形(二)》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正比例(2)》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锥的体积(2)》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问题解决(1)》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小数的进位加法》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2)》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