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6
收藏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有关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答题正确率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
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困惑,明明有些题目看起来都会,但是每次考试都得不了全分,不是这里出错就是那里出错!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跟着数姐先看看到底是为啥出错呢?
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形成有哪些原因?
学生顺利正确地完成解题,表明其在分析问题,提取、运用相应知识的环节上没有受到干扰或者说克服了干扰。在上述环节上不能排除干扰,就会出现解题错误。就初中学生解题错误而言,造成错误的干扰来自以下两方面:
一是小学数学的干扰,二是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小学数学的干扰
在初中一开始,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形成的某些认识会妨碍他们学习代数初步知识,使其产生解题错误.例如,在小学数学中,解题结果常常是一个确定的数。受此影响,学生在解答有关代数式问题时出现混乱与错误。原题是这样的:礼堂第一排有a个座位,后面每排都比前1排多1个座位,第2排有几个座位?第3排呢?设m为第n排的座位数,那么m是多少?求a=20,n=19时,m的值。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时,受结果是确定的数的影响,把用n表示m与求m的值混为一谈,暴露出其思考过程受到上述干扰的痕迹。
又如,小学数学中形成的一些结论都只是在没有学负数的情况下成立的。在小学,学生对数之和不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加数,即a+ba是坚信不疑的,但是,学了负数后,a+b<a也是可能的。也就是说,习惯于在非负数范围内讨论问题,容易忽视字母取负数的情况,导致解题错误。另外,“+”、“-”号长期作为加、减号使用,学生对于3-5+4-6,习惯上看作3减5加4减6,而初中更需要把上式看成正3负5正4负6之和。对习惯看法的印象越牢固,新的看法就越难牢固树立.所以,初中开始阶段,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常可追溯到小学数学知识对其新学知识的影响。讲清新学知识的意义(如用字母表示数)、范围(正数、0、负数)、方法(代数和、代数方法)与旧有知识(具体数字、非负数、加减运算、算术方法)的不同,有助于克服干扰,减少初始阶段的错误.
初中数学的干扰
随着初中知识的展开,初中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相互干扰,例如,在学有理数的减法时,教师反复强调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因而3-7中7前面的符号“-”是减号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紧接着学习代数和,又要强调把3-7看成正3与负7之和,“-”又成了负号。学生不禁产生到底要把“-”看成减号还是负号的困惑。这个困惑不能很好地消除,学生就会产生运算错误。
学生在解决单一问题与综合问题时的表现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学生在解答单一问题时,需要提取、运用的知识少,因而受到知识间的干扰小,产生错误的可能性小;而遇到综合问题,在知识的选取、运用上受到的干扰大,容易出错。
那么,接下来应该怎么办,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呢?
1,对数学知识的透彻理解,比如,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添括号,去括号的法则,整式运算的法则等;
2,注意力集中,把每一次的课后作业都当做考试,保证半小时内不碰手机,不喝水,不去厕所,一切考场规定不能做的事都不要做;
3,建立初中数学思维,小学学过的很多东西都是中学的基础,但是角度要变,比如小学应用题不允许用方程,但是初中开始就要善于利用方程的思想解题。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两位数乘法快速计算口诀
四年级数教案:认识几分之一
2010年迎春杯初赛三四五年级答题情况分析
四年级数学教案:三角形的认识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
小学数学第九册期末质量检测情况分析
四年级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
四年级数学第七册《乘法的简便算法》教案
第九册数学期末检测分析
四年级数学教案:步测和目测
小学五年级数学期中质量分析
2007~2008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
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几分之几
教案:列含有未知数X等式解应用题(二)
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总结:试卷分析和考试情况分析
四年级数学:第7册第三章应用题(二)
四年级教案:有余数的除法
【四年级数学教案】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小学教案】四年级上册《统计》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意义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期末考试前复习资料—四年级同步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数量关系式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四年级数学教案:列含有未知数X等式解应用题(一)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