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规避三大误区_考前复习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高考复习规避三大误区
首页>学习园地>考前复习>高考复习规避三大误区

高考复习规避三大误区

2016-10-26 收藏

误区1:避重就轻,忽视基础

在寒假复习中,考生应该从专题训练回归到基础知识的理解,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考试大纲中对出题目标和能力要求其实都有表现。现阶段基础知识是考生复习的重点,是考生其他能力在考试中得以发挥的基础,不要一味钻难题、怪题、生题,也不要因为题目简单而掉以轻心,在考试中无谓丢分。注意查缺补漏,将以前考试试卷中出现的错题进行订正、分类并及时改正,做到“题不二错”,就能在考试中出奇制胜。

误区2:面面俱到,一味求全

对于每个考生而言,无论从全局的角度,还是从单科的角度,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况且,由于高考试卷受卷面、考试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涉及所有知识点,必定是有重有轻,有主有次。因此,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重点知识的复习。重点突出,主次分清,复习效果才会好。

总体而言,最后三个多月的高考复习应该包括以下过程:全面检测发现问题总结反思解决问题。应该专门准备试卷分析问题本,对于每一次考试试卷上每一道题进行逐一分析,把所有知识点分成100%掌握的,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完全不会的三大部分。

对于100%掌握的试题往往会造成考生忽视,其实这部分知识仍需投入一定时间关注,使其得到彻底巩固,无论试题如何变形,也能从容面对。第二类,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内容,是大部分考生最应关注多下功夫解决的问题。这一部分知识是考生成绩是否能够再提高的关键,因为这部分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解题思路,考生有所了解,只是不够熟练。所以学生应进行概念定理的重新咀嚼,多进行相仿题型、题例的训练,力争高考时在这部分多抓分。第三类是完全不会的内容部分,应该因人而异,高考题型分成四类:塞分题、基础题、中档题和综合题,大部分同学完全不会的部分在综合题,建议学生的复习顺序应该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应进行跨越性复习。

误区3:没有计划,盲目跟从

每个考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都不尽相同,分数差距比较大,升学目标也相差甚远。具体来说,600分、500分、400分等不同分数段的学生面临的问题千差万别,所以复习方法也不能照搬同一模式。模拟考试成绩在本二线以下的学生应该把复习重点定位在给分题和基础题部分;本一线以下的学生应该在确保前两种题拿分的同时关注中档题和部分综合题的复习;准备冲刺名校的考生则应更多关注中档题和综合题的强化训练。最后阶段的复习方法是高考的关键,应遵循因人而异、不可求同的原则。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