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1、 甲、乙两港间的水路长208千米,一只船从甲港开往乙港,顺水8小时到达,从乙港返回甲港,逆水13小时到达,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2、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它从上游甲地开往下游乙地共花去了8小时,水速每小时3千米,问从乙地返回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3、 甲、乙两港相距360千米,一轮船往返两港需35小时,逆流航行比顺流航行多花了5小时,现在有一机帆船,静水中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这机帆船往返两港要多少小时?
4、 小刚和小强租一条小船,向上游划去,不慎把水壶掉进江中,当他们发现并调过船头时,水壶与船已经相距2千米,假定小船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 千米,那么他们追上水壶需要多少时间?
5、 甲、乙两船在静水中速度分别为每小时24千米和每小时32千米,两船从某河相距336千米的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几小时相遇?如果同向而行,甲船在前,乙船在后,几小时后乙船追上甲船?
6、王师傅驾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交货.如果他往返都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正好可以按时返回甲地.可是,当到达乙地时,他发现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只有每小时55千米.如果他想按时返回甲地,他应以多大的速度往回开?
7、 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小张先骑摩托车从甲地出发,1小时后小李驾驶汽车从甲地出发,两人同时到达乙地.摩托车开始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中途减速后为每小时40千米.汽车速度是每小时80千米,汽车曾在途中停驶1O分钟.那么小张驾驶的摩托车减速是在他出发后的多少小时?
8、 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90米用了10秒钟.在同样的风速下,逆风跑70米,也用了10秒钟.问:在无风的时候,他跑100米要用多少秒?
9、 一条小河流过A,B, C三镇.A,B两镇之间有汽船来往,汽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11千米.B,C两镇之间有木船摆渡,木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3.5千米.已知A,C两镇水路相距50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1.5千米.某人从A镇上船顺流而下到B镇,吃午饭用去1小时,接着乘木船又顺流而下到C镇,共用8小时.那么A,B两镇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10、一条大河有A,B两个港口,水由A流向B,水流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甲、乙两船同时由A向B行驶,各自不停地在A,B之间往返航行,甲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8千米,乙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已知两船第二次迎面相遇的地点与甲船第二次追上乙船(不算甲、乙在A处同时开始出发的那一次)的地点相距40千米,求A,B两个港口之间的距离.
11、甲、乙两船分别在一条河的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顺流而下,乙逆流而上.相遇时,甲乙两船行了相等的航程,相遇后继续前进,甲到达B地、乙到达A地后,都立即按原来路线返航,两船第二次相遇时,甲船比乙船少行1000米.如果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的时间相隔为1小时20分,那么河水的流速为每小时多少千米?
高中数学知识点:函数部分的知识点归类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直线方程及其应用
高中数学知识点: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
高中数学知识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点
高中数学知识点:立体几何学习中的图形观
高中数学知识点: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数学不好学生三种情况及解决办法
有效学习方法指导:高中生如何学好数学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首轮复习紧盯函数
高中数学知识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高中数学知识点:椭圆方程式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反三角函数的公式小结
“多题一解”、“一题多解”——高考理科生的提分要领
高中数学知识点:高中数学复数知识点概要
名师高考数学学习方法:突破猜证结合法
高中数学知识点:棱锥的性质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幂函数的性质知识点总结
备战2012高考: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总结与概括
名师指导:怎样做好高考数学压轴题
高中数学知识点:平面平行与平面垂直
2011北京卷高考数学题点评:难度适中注重创新
高中数学知识点: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排列与组合部分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平面向量的公式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二轮专题性复习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作文早定文体早练习
高中数学知识点: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概括
备战2012高考:高考数学复习重在技巧
数学备考:高中学习数学要注意什么问题
从高考题分析谈高三数学复习:重基础重思维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