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知识点:立体几何注重传统方法_考前复习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高三数学知识点:立体几...
首页>学习园地>考前复习>高三数学知...

高三数学知识点:立体几何注重传统方法

2016-10-25 收藏

主持人说:

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主持人东海,今天是全国高考的第一天,我们的语文跟数学的两门科目已经考试结束了,刚才我们做了有关于语文今年试题特别是作文的一些点评,现在我们请来了大家都非常关心的数学方面的专家老师来请他为我们点评一下今天的数学的考试题目,首先我介绍一下今天咱们的老师是我们北京八中的教学处副主任市级骨干教师,也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天利考试信息网的特邀专家王春辉老师,欢迎您!

王春辉说:

大家好!

主持人说:

王老师,您也是看到了我们北京的数学试卷包括我给您发过去的全国的理科的数学试卷,您看了这个数学试卷之后,对刚过去的数学高考您最想说些什么?而且我听说您今年也是参加了高考的一些工作。

王春辉说:

我是在监考。因为不在高三就可以去监考,我在实验中学那个考点。

主持人说:

那对我们今年的高考应该有切身的,更近距离的这样一种体会。您觉得今年的高考,您最想说点什么,特别是数学这方面。

王春辉说:

我看了全国一卷,你发给我的,我今天监考的时候考的是北京的理科那份题,我就看着学生答的,当然不让我们做题,不让我们抄题,但是我可以看,我可以看着人家做,也可以看看这个题。实际上今年很多省市已经进到新课程,当然北京可能今年还不是,今年是新课程前的最后一次高考,实际上正因为这个,所以这份题不仅仅是学生、家长、社会关注,我们老师也非常关注,因为在这之前,也有很多的名师、专家对这份考试题的一个预测,今天我的感觉是什么呢?就是应该揭底的时候,应该是真相大白的时候。

主持人说:

您之前是不是也做过这方面的预测,因为我觉得老师,虽然您不在高三,但是也想猜一猜今年数学出什么题目?您看了这个题而且您刚才说有真相大白的感觉,跟您事先的预计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王春辉说:

高考前在《新京报》有一篇他采访我,那个时候不是对高考的预测,而是考试说明出来以后,你觉得高考可能会怎么出,大概说这么一个东西,当然现在这个预测主要是集中在几方面,一个就是知识点的覆盖,就是说,考些什么东西,我记得那个时候我跟学生讲,当然在报纸上也说,我觉得一个好的考试题应该是考主要的知识,关键的内容,大的,一份试卷摊开应该是非常光明正大的,不能总是找犄角旮旯的东西,应该是正义凛然的,不能冒的都是邪气,从我目前看到的北京卷,全国一卷基本上是这样子。 比如说从内容上说,像比较冷僻的正态分布,回归分析,今年连抽样都没有考,所以从这里,我有的时候想,确实是要考这些主要知识,但是另外也有一个主要问题,当然这个可能是我个人的观点,这些知识,像北京基本上没有考过正态分布,回归分析没有考过,我觉得考试说明里就不要列这些东西,但是去年全国卷就考了一个正态分布的一个题,所以现在我就在想,我当然也承认一年的题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考到,这是真的,你这样去说人家也不合适,人家也不可能做20个题,全国一卷是22个题把所有的内容都扫一遍,做不到,但是你要三四年以内或者是稍微长一点,知识应该覆盖一遍,如果有一些题多少年都不考的话,这个事情应该考虑一下。 随着新课程的诞生新的考试说明也要出来了,我对新的考试说明有一点期待,应该对我们的考试范围更明确一点,不要让我们的老师老去猜这些。另外比如说具体的题方面,像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新课程的做法和讲的方法包括学生做题的思路方法还不太一样,立体几何注重的是传统的方法,现在侧重的是向量的运算,这些东西来说,我们有的时候关注在新课程之前,实际上这是旧课程的最后一次高考,那个立体几何提到的呈现的是一个什么样式,北京卷的这份题还是不出意外,它首先有一个线和面的垂直,这样建坐标系的孩子就不会害怕了,尽管没有出现三个两两垂直,但是全国卷确实是两两三个垂直,北京这个间隙传统方法也是很好做的,全国卷、北京卷都是放在第二个题,难度不大。 解析几何其实我们想关注的是韦达定理使用情况,新课程应该说这个东西应该是尽量回避,目前看北京当然是旧课程的这次考试了可能还没有回避掉,当然人家还可以用,但是以后新课程到底怎么样,这个地方怎么去处理,因为没有韦达定理,这个解析几何的出发又是另外一个样子,直线和曲线的关系问题这是解析几何比较重要的问题或者是比较困难的问题,但如果我们要去掉这个根系关系这部分,解析几何出题的可能性或者是方向就要转到别的地方,当然我这是留下一个猜测,看看明年的北京的题或者是新课程的卷子会是什么样。 当然最后再说一句,最后一个题,我现在看到的是北京的最后一个题,实际上我们北京的孩子也常去说,管他呢,错一点得了,其实我觉得一道大题老是这样子也未必都好,可能真得有些孩子弄得还可以,因为今年的数列这一块可能有些孩子也是押着了。但是我有一个想法,考之前我想最后一个题长什么样子,当时我看到数列以后我就觉得不意外,当时又想数列讲了那么多的内容,这么多年北京在数列出这个题的时候没有考到太多的数列本身的一些知识,当然这个东西是我们永远猜不到的,作为中学老师我确实能力有限,我猜不到这些东西,但是我觉得数学老师这么考的话,数列本身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我们有的时候琢磨我们到底怎么讲,怎么处理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说到这儿,这些猜想有些是真相大白了,有些还得再留下去,有些我们再回去想想看看。

主持人说:

刚才您说的主要是从一个数学老师的这样一个角度,我觉得今年的题跟我事先想的包括它的知识面的覆盖,包括它各种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包括最后的大题是不是在您的意料之中,是从一个老师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题。我想现在很多考生非常关心,我出来,有的考生就说了,我觉得今年的题简单,挺好做,有的考生就说,一听心里就犯嘀咕,他觉得简单,我怎么觉得有点难啊,可能有这样的情况,您觉得,今年的题难不难,给我们的考生答疑解惑一下。

王春辉说:

我现在看到的印象比较深的是北京的这份题,但是我也看了看刚才全国的那份题,我先说北京这份题,当然我也接到一些孩子跟我聊,当然我不敢主动给孩子打电话,这是不应该的。但是人家跟我讲,我去听一听,但是总体听到孩子跟我谈的好像相对可能比去年的题要容易一些,我说是北京这份题,以北京的去年那份题觉得可能是容易了一些。

王春辉说:

当然有的时候这个东西也就像您刚才讲的,也确实是众口难调,也就是大家的感官,同样一个菜其实吃完以后评价又不一样,当然这些难和易也是直观的感受。比如说去年的那份题也是有点难度的,但是到最后分数倒不太低,当然文科分数低了一些,但是理科得分数跟去年是持平的,其实这里头也有一个最后的评价的过程。 就是说学生考完了,但是进入评分系统以后,我们人工去判这个卷子的时候,难与易可能那儿还有一个掌握的过程,我不是说判松了或者是判严了怎么样,其实咱们举一个例子,就以概率这个题为例,其实你说它的宽严格但是尺度把握起来其实是有大差别的。举个例子,比如说改形用一个除法,分子错了或者是分母错了都错现在在评判的时候,有的可能你的分母是对的,我给你一个分母的分,有的时候你难以想象,但是我今天在这儿说这个话并不是说揭内幕,因为我参加几年高考的评判,它里边也有一个自己掌握的尺度,但是这里只要大家的尺度一样都是公平的,不是说谁占便宜或者是谁吃亏。另外像您刚才讲到的,今天听访谈的人,刚考完的考生少,刚考完的考生也有个别的,这些孩子我想跟他说句什么呢?其实难与易,你觉得难与易和最后考的分感觉上并不完全一样,所谓的尺度是什么呢?有些孩子经常跟我讲,老师,我是不是哪个地方没有写全,数都对了,也不敢估满分,其实从评判来说,一般多数孩子估的分会自己偏低一些,实际估的分比他的分要高一些,我们评判的尺度一般只要你对了,一般我们不找茬儿,什么叫找茬儿,比如说你写成四分之二我们认为你就是二分之一,甚至有个别地方是明显的笔误的话,我们也认为你是笔误,不会认为找茬儿。这是对于考过的孩子来说的话

王春辉说:

我就是说你不要想太多,只要你把这个东西表达清楚了,人家会适当给你分的,他会宽松一些的。 但是另外也会有一些孩子没有去高考。他是明年参加高考,不是说你就可以写得松点了,反正人家给分,一旦你写错了,阅卷老师要给你找分的过程,那你要写得细一点,才能给你找这个分,你没有过程,人家不能对着空地给你分,对于这些孩子,你要尽量写,把过程写得细一点,当然我可能没有回答您的问题,难与易的事情,从北京这份题,我的直观的感觉可能多数孩子会觉得稍微顺一点,其实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份题的难与易,有的时候对于个别的题很有印象,某个题可能北京这份题的选择题的最后一个,第8题,我想很多孩子可能真是绕了很多弯子,我在考场上很多孩子没有涂卡,就算涂卡也把第8题先空着,还是在临交卷的时候把它涂上的,到最后也拿不准,如果他对这个题老是揪着不放的话,他就会觉得这个题比较难。比如说水平低一点的孩子,只要是简单题都做了,我就认为这个题容易了,水平高的孩子,至少前面让我顺,填空你让我做不上,我就觉得题目难了。难与易有的时候是因人而宜的。

主持人说:

您也看了北京的卷子,您觉得北京的题出得怎么样?

王春辉说:

北京这份题,我只是粗略的看,人家早就跟我约过文章,我倒不是开玩笑,那个文章题目我早就写好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我觉得拿了这份题有意外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合情理的地方,但是我的总结,我觉得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它的综合性比较强,你看题不难,学生觉得能够过去,但是老师看到这个题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出题人的用心,他想尽量的把覆盖的面稍微广一点。 比如说我举几个例子,就是我看到的这几个题,我没敢去记,因为记题的话是违反考场监考纪律的,我就凭着我的印象,我回去回忆了一下那份题,我大概记得第一个题考的是复数,I乘1加I的对应点在哪个象限,简单的就是一个复数的运算,大家考虑这个复数的几何的意义,几何的表达。再比如说第三小题,函数的平移,我就有的时候想,我就琢磨他考图象平移,但是他考对数的运算,上下的平移怎么弄。第三小题考你对数运算,考你对象平移。再比如说第五小题,一面是三角的题,但是问的四个问题条件,就把这个东西结合起来了。

王春辉说:

再比如我还有一个很强的印象,第8题考的是抛物线,第12题考的是椭圆,第19题考的是双曲线,圆锥曲线上在这儿试卷上也平衡了,这是北京的一大特点,综合性,知识面考察的覆盖面。

王春辉说:

另外一个我挺想谈的是北京题,第二是动手实践能力的考察。这几年我一直在分析北京卷,其实北京卷当然如果比如说网上要去评价,我估计一会儿就有评价了,说你这个老师聊北京题,你们北京题有什么好聊的,你们北京题除了最后那个题多难啊,其实我觉得北京题也不能说多水或者是最烂的,我觉得北京的这份题你别瞧不起它,这个题你一打眼挺简单,你做起来试试。 另外有人讲,外地考到北京来念清华北大,北京考到清华北大,这个学生得分数真的差别挺大的,但是我有的时候想北京孩子最后发展起来未必就差很多,为什么?我觉得北京这份题它有它的特点,它把什么样的孩子选拔出来了呢?那种肯动手的,敢实践的,有探索精神的。我举一个题,你比如说填空最后一个题,它说一个数列,这个数列是这样的,四个数,四个数的看,每四个数里头被4除以1的数得1,被4除以3的数得0,这样发展下去,但是这四个数里头还有两个不知道,但是他给了一个条件,A2N等于2N,问了第2009项是谁?问了2014项是谁?其实这个题一开始看起来挺可怕的,但是北京的很多孩子不怕这个题,为什么?我一个一个试,一个一个查,2009当然他不会查2009年,我查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他发现2009年四个一组的第一个,求2014项,根据前面的条件等于1007项,他也能去查,包括那个选择闭的最后那个题

王春辉说:

我为什么对这个题那么有印象,这个题一拿来以后我的思路也不那么容易找到,我说这个怎么办呢,但是我就想到,可能北京的好多孩子就想,管他呢,我先拿一个点试试,试完以后,这个不行我再拿一个点试试,就是尝试的探索的意识精神。其实大学在很多学数学的时候重要的就是这个,因为你遇到的很多都是陌生的环境,你说考察一个能力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包括我看到一些求职的那些地方,你说把这些人怎么考察能力,就是给你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下,你在陌生的环境下你表现出来的东西是你真正的能力。北京的题目不是关注技巧性的东西,其实这也是合适的,技巧性的东西是人最容易首先忘掉的东西。我这个话可能扯远了,我上中学的时候,我们老师把我们领到操场上,用圆柱,弄三个圆锥,底相同,高一样,用三个圆锥的沙子倒满这一个圆柱的沙子,我就记住了,他们的体积是这个关系,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我到现在我都能想起来的东西那是我学到的。我觉得中学数学学到什么东西,不要高考的时候问,而是现在能想到的,这样的题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我把你扔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去,这个时候你还剩下的东西那就是你真正学会了的东西,我觉得这个能力的考察。 全国卷也很好,因为我监考的时候看的是北京卷,所以北京卷谈得多了一些。

主持人说:

也就是说我们北京卷的出题人还是很用心良苦的,看似有些东西比较简单,但是做起来还是真正能检验您刚才说的学生的真正的那种能力,而不是只注重技巧的这种考察。

王春辉说:

他一直想做这些事情。

主持人说:

刚才我们谈了一下今年卷子的命题包括难易程度,其实毕竟我们的数学考试已经结束了,我们最重要的还是面临底下的两门考试,包括我们有一部分学生不得不面对的,虽然我们都想让我们的学生金榜题名,但是有些学生不得不面对的就是存在着一个可能落榜,复读的这样一个问题,您刚才也提到了全国正在进行新课标的课改,您觉得如果明年再考的话,我们这些复读的学生他将面临一个怎么样的情况?特别是在数学高考这一块。

王春辉说:

我想可能好多孩子会意识到这些问题,所以我怀疑今年很多孩子就想我考一个学校我就走,不要去复读了,但是一定难免的会有一些孩子,他倒不见得没有考上,他觉得不理想,今年没有发挥好,各种特殊的原因都有。

王春辉说:

但是这些孩子就要琢磨琢磨这件事情了,现在你说完全都是弊也不敢说,但是我确实想跟这些孩子聊聊,因为我想可能网友里也会有这样的孩子去想这些问题,我就简单说几句,比如说从知识上还是有些差别的,甚至有的地方差别可能很大。你比如说,其实现在的高中数学就是三部分,代数、几何、概率。先说概率这一块,它还是有一些变化的,但是概率这一块的考察,其实我们也知道,它的难度不是很大,或者说考的也不是那么全面,但是这一块的变化一个就是把以前的那些东西明确下来,比如说我以前不谈古典改型,现在就是把概率分成古典概型的和几何概型的,这个对这些孩子确实是一个问题。 另外涉及到条件概率,以前我们旧材料讲概率,因为作为实验性教材,我们中学老师教起来也比较困难,他写的从理论上没有很完善,现在的新课标下的教材有些是有些新理念,有些是我们在教的过程当中所产生的问题拿回去思考了,又给我们重新弄了弄,让我们更好教或者是理论更完善一些。条件概率就是一个问题,但是条件概率这一块仍然是需要我们这些孩子要去关注,要去看的东西,当然这个地方我不再做过多的解释。还有就是统计案例又新加的一部分,当然统计案例这个新考试说明怎么去处理现在也说不好,概率这个部分会有概率,但是可能对这些孩子这个不是一个困难的地方。困难的地方在哪些呢?主要是几何部分是一个事,一个是立体几何这一块,从观念上,从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上就变化挺大的,我们以前的孩子对于立体几何基本都是用传统的方法,也叫综合法,就是说它不用向量,不建坐标系,但是我们新课标教材立体几何基本上都是走坐标系,走向量处理的,所以这个变化就相当大了。但是对于有些孩子以前就用过向量坐标系还好一些,但是有一些孩子就要重新学立体几何,立体几何这是一个变化,还有解析几何,一个是初中平面几何拿上来了,比如说初中平面几何相似那个时候都学了,但是现在初中相似学得比较少,这些对于一些孩子有一些问题,有些课时来念这些东西。 再有,因为北京在新课程教材下选了四系列的两个模块,一个叫4―1,还有一个是4―4,参数方程极坐标,这个多数学校高三的这些孩子都没有写过参数方程极坐标,但是现在没有了,新课程里又加上来了,这一块可能是孩子要面对的问题。最后一点是代数部分,原来有导数,现在又加了一点积分的部分,另外又填了一点算法,这个挺麻烦的,当然文科就是一个框图,这个比较麻烦的事情。

王春辉说:

另外就是逻辑部分也加了一点内容,所以要说内容,就是说,主要是加,没有减的。 所以你复读的孩子,当然我这个话不应该今天说,希望每个孩子都金榜题名,当然的了,当然也会有孩子有更高的想法,我想说,这些孩子确确实实面临着一个困难,这是真的,如果我去讲说,没事,明年考得差不多,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不负责任的,这个假期可能真的你要弄一弄,这些课本你要补一补,但是我想,这可能也是校外辅导机构的一个商机。

主持人说:

也就是说,我们还是有一些变化,特别是像您说的,减的基本上没有。

王春辉说:

减少基本上没有,所谓的减少可能是深度上减少一些,但是这个不好讲,这个是最没谱儿的,你说深度减,哪个深度减了,哪个没减,你只好照所有的深度减,有的时候同学说我们上课讲的难,因为我们把每一个知识都要讲到高考可能考的那个难度,但是高考只是在某些知识长深挖了一些,今年可能是这部分放到后面了,立体几何今年是第二个,全国卷有一次立体几何跑到了倒数第三个题上,每一部分的知识都要讲到他在高考上可能达到的最大的困难,那就困难了。这个对于要复读的孩子确实也是一个挑战。

主持人说: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孩子要复读就必须早点做准备,早点去适应由于新课表课改所带来的一些改变,把增加的这一块首先补一补。

王春辉说:

这个假期要弄一弄,今天咱俩谈这个,肯定很多人要骂咱们了,“乌鸦嘴”。

主持人说:

咱们这个话题就就此打住,仅供有需要的网友参考。

主持人说:

我听您分析咱们北京的数学试卷,说它的命题也好,说它不要小看了这套试题,也是说了很多赞美的话,您觉得我们这份试卷就真的这么完美,就没有一些值得质疑的地方?

王春辉说:

其实您刚才讲过一句话,众口难调,不是说它好与不好,你任何一道菜端上来,就算顶级厨师做了,咱们俩吃完了以后,评价也不一样,但是我想说的是,以北京这份题论,北京有它自己的特点,现在这个题总体的难度在下降,从全国看也有这个趋势,我记得在03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带了一届毕业生,那个时候我印象很深刻,03年过600分基本上清华、北大就要了,现在可能要670了,现在它涨到这个分数学就要简单出多少分去,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当然简单有简单的好处,社会和谐了,当然对于高端的学生,当然他们占的不是很多了,当然也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我每年带的班包括八中少儿班的学生,我常跟我们少儿班的学生分析,我说咱们现在高考没有那么多优势,你原来数学挺难的,你考130多分,他们110多分,你拉20多分,现在你了不起考到140,人家都120几,130,你了不起就多几分,弄不好你现在还不见得,因为你的基础题,我觉得有的时候那种说思维达到一定程度的孩子他其实在基础题上并不占优,当然水平高的孩子简单题难题都应该会做,但是其实他的精力未必能够达到那个程度。

主持人说:

有的时候会犯一些小错。

王春辉说:

是这样的。这确实是一个问题,那么这份题是不是区分得不好了呢,我不能那么说,因为人家有数据出题,有一次我跟考试卷的人质疑这个问题,人家拿出数据出来了,你看我们的数据多好,区分的度很好,但是我现在就想了,总体的区分度可能是好的,但是对高端的学生,数学的区分度到底达到多大了,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质疑的问题。但是现在这一块,我有的时候也感觉,怎么样能选拔出好的孩子,清华、北大那些好的学校他有自主招生这么一个过程,你说高考如果就能把好的学生人才筛出来,清华北大为什么还要自主招生,既然高考能够完全筛出来你为什么还自己去别的地抢学生,当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他们对于高考本身,可能他们有他们的一些看法,所以我不是说高分低能或者是怎么样,如果是分真是高的,那些状元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你比如说他现在也有采取一些办法,我所听到的,当然这个消息不是官方的,数学竞赛一等奖每个省市要扩展一些,原来北京市的数学一等奖就有30多人,这30多人绝对是厉害的,也许他的别的科可能是厉害的,甚至清华北大专门找他们,我就跟你签约,现在要扩展,扩展甚至要翻倍这样的情况,那就等于是加大这种竞赛所占的比重或者是怎么样。当然现在我那天看中央台讲加分该不该取消或者是等等这些东西,甚至现在包括对奥数的质疑其实这都是正常的,但是为什么?因为奥数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你把它搞普及了,当然有人不愿意了。就像京剧好不好,但是你要让每个人唱京剧大家一定会反对的,奥数可能也是这样子。他也会采取这样一些办法,因为我在学校负责一点校外科技,我除了教数学还干点别的,科技、机器人,像我们现在北京市搞的“翱翔计划”等等这些东西就是想有些其他的渠道来进入清华北大,来选拔人才。 当然在这里,可能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把这个好事干好,因为你也知道,这里面可能也有很多很多问题,一些幕后的东西怎么样,其实你有的时候想想,一个制度产生的时候最开始都不错,你记得最开始的保送生,我在最早些年看的保送生都是好学生,我们寝室还有两位就是保送生,你发现人家真行,就是行,但是随着这些年慢慢慢慢很多人就对保送生有些质疑了,我觉得大家应该好好坐下来讨论讨论,这些东西怎么有一个好的政策变坏的,怎么样把这个漏洞补上或者是想办法,否则的话,永远都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你刚才提到的问题,北京这份题或者是等等的想法,我觉得见仁见智,但是我想想说的是,我提的问题也许是一个小众的问题,我记得那次高考完了评价,我提到这个问题,人家考试院跟我说,你说的这个问题并不是社会大众所关心的问题,你们那是少数人的问题,我们不太关注,我们希望社会满意,社会和谐,这当然是对的。但是我觉得,这一块毕竟国家人才的选拔,尤其是高端人才,我觉得也是要考虑的事情,怎么去做。这是我的一个想法。

主持人说:

刚才您通过对我们北京卷子的这样一个分析也展开了很多其他的话题了。

主持人说:

我们具体再回到高考上。刚才您也说了,可能高考的学生看我们节目的并不是大部分,我估计可能会有很多明年参加高考或者是对高考特别关心的或者是家里可能明年会有考生这样一些网友来关注。那您能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对明年的高考数学有一个什么样的展望?

王春辉说:

看怎么说,这个来之前我没有太想好这个事情,当然因为咱们这个节目可能面对的是全国的,比如说有些省市他还没有进入新课程或者是怎么样,北京明年就要进入新课程了,其实你要是进入新课程的第一年往往都觉得简单,一般来说,比如说你像我们这次都会容易一些,这个话我说的有点犯忌讳的了,因为改革总是要成功的,你实验完了以后你出那么难的一份题最后分都特低,那不是开玩笑吗。你这个改革到底成功不成功。当然这个事情只能是我们的一个良好愿望,明年的北京的这份题就特简单或者是怎么怎么样,但是我现在在想,就是说,高考最后您作为新课程的高考,现在还有极个别省市没有进入,有大多数省市都开始进入了,现在大多数省市出了一些新课程的题,但是有的时候讲,那个题是不是就代表了新课程的一些方向,这也值得质疑。因为他们也都在探索,他们出这个题你说有没有好的亮点的地方,有,但是也有我们觉得这些题怎么旧的味太浓了,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或者是怎么怎么样。 有的时候其实我们都在探索,北京介入的尽管晚了或者是有的省市介入的晚了,但是也就省去了这个探索的过程,可能也就一步到位了,但是以后的题你以北京为例,北京下一年的题或者是有些省市的明年的题,那你这个题怎么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你要有东西,那你怎么去体现。

主持人说:

它必须要有变化。

王春辉说:

那你这个变化是什么,你能不能再来一个新花样,但是现在看到的是样式的东西,我看到一个题,下面有四道题,你选两个样子,这种题我觉得也不是很好,你增加了人家的阅读量,四个题选两个做,你还得都看看,当然有的是只讲了这两个题,实际上对孩子是增加的负担,新课程里面减轻负担这还是一个负担,你不能越考孩子负担越重,但是现在这个理念你怎么体现。新课程我们在教的过程当中,有些地方,书上就有一些话,请你探索什么什么东西,没有下文了。我们想新课程比较强调孩子的动手、实践这种探究,他很在意,甚至他不希望这堂课是老师往你灌,而是希望孩子去活动,甚至有的时候不对没关系,比如说合情推理,这些东西考试你怎么考。你说动手,动手怎么去动。

王春辉说:

有一次我看过中考题是什么呢?他说给你一张纸,那个纸干嘛呢?对折成四页,后来想明白了,一二三四,再对折成8页,再对折成16页,再对折成32页,把这张纸打开了,人家问你,这张纸其他地方的页数写出来,你说这个题考什么呢?我指定拿张纸就开始叠。 再比如高中题,你比如说拿张试卷,咱们的卷子天天跟雪片似的,这张卷子请问你长宽比是几比几,这个卷子你天天都能见到,这个卷子长宽比几比几,还是黄金分割,3:2还是什么,其实好像是根号2,为什么呀,其实那张卷子是这样的,八开纸,八开纸的特点是什么呢?你对折以后和原来的形状是一样的,你马上能够算出来根号2,这个考察你的观察能力。

王春辉说:

比如说那天有一个小学生,我也在小学教,因为少儿班就是从小学到高中,那天有一个小孩坐在这儿,我说那个色子,我问你2这个点对面是几点啊?我知道1那个点最后是6,我说2那里边是几?他说不知道,我说给你,你看一会儿,然后我说3对面是几,那个孩子有的时候不灵,然后他说我看了2对面是5,3对面我忘了,其实这个规律已经出来了。观察的能力,实践的能力,探索的能力。其实这样的题在高考已经不鲜见了。 咱们学过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高考考过一会等和数列,比如说圆锥曲线讲到两定点的距离为定值点,高考考到两条相交直线的乘积。上海经常考一个我给你等差数列的性质,你写一个等比数列的性质,或者是给你一个圆,你写一个类似双曲线的规律。这样让孩子去发现、创作,现在中央都提创造能力,创造精神,就是说我们要有独创性,我不是说盗版不盗版,山寨不山寨,但是咱们得说,里头也有一些盗版的东西,它是一种文化,但是里头确实是一些粗制滥造,也是一种模仿。咱们要强调的是原创性,原创性是什么?你自己这个东西没有,你自己创造出来,你自己去研究,我们从数学上,其实我们就讲这些东西,什么叫做与时俱进呢?比如说咱们上学的时候,其实那个时候没学概率,我不知道您上学的时候那个时候学概率,学统计吗?

主持人说:

上大学才学。

王春辉说:

概率这些都是大学才讲这些东西,中学为什么讲这些,甚至现在小学、初中就讲概率。你说为什么讲概率呢?其实你说这跟经济发展就是有关系的,原来经济是计划经济,你不用去想什么东西,这玩艺儿你说往银行里存钱就得给你利息,现在不是了,你买股票,买股票它能涨也能跌,买彩票,它能中奖,也可以不中奖。我以前听过新闻买股票了赔了的上哪儿静坐,你不应该去,咱们叫风险自担,当然这里面可能有一些暗箱操作的东西,股市可能发展得不成熟。但是学数学你应该懂,你要投资,做投资你就有风险的,赔多少,赚多少,如果你的预期是盈利的你就可以买,但是可能也要赔,你要有清醒的认识,概率本身就是告诉人们这个东西是可能或者是不行的,你买彩票可以挣钱,也可以不挣钱

主持人说:

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变化了,所以我们的学习也跟着变。

王春辉说:

人家老是讲数学是最应该一成不变的,当然现在对新课改和新课程都有意见,但是我觉得,改革的方向是固定的,换句话说,你说现在再把数学课本退回到20年前,我觉得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当然可能有人说,那时候的课本经典或者是怎么样,我说实话,现在社会这么高速的发展,经济、技术、计算机、电脑,你的科学发展,你的教育如果跟不上这个时代是不行的。 我最有印象的是我用一个图形计算器,我弄半天都没有弄明白,我发给学生,人家一挥而就能拿它发游戏了,我有的时候觉得我已经跟他有代沟了,我已经读不懂这个时代的寓言了,我跟刚才于老师讲的那个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你有没有觉得,咱们那个时候的作文就不可能有这样的题目,但是现在这些孩子写这个作文不会写得太差的,为什么?他跟它有交流,这好像是一首歌,他就听过,我就没有听过,人家就有感受,人家懂这种语言,所以有的时候你不同意这个时代前进,但是有的时候也真是跟不上了。

主持人说:

其实您刚才这些分析不仅是对明年高考的展望,其实是对我们高考可以说从恢复高考以来或者说从我们高考改革这样一步一步前进,一直是这么一个趋势,随着我们的经济生活,包括我们自己平常的这种生活的改变,这种考试题目它也是会相应的改变。以后考试的方向可能就像您刚才说的,更注重于跟生活结合,更注重于跟学生的能力结合。

王春辉说:

确实要与时俱进,因为高考是一个指挥棒,有的时候我说课改的动力来源于什么,我觉得高考应该很好的发挥它的指挥棒的作用,不要老是求稳,我觉得当然了,稳定、和谐,尤其现在是60周年等等更是这样的,但是我想高考你是最能指挥人的,我们中学老师,当然我讲的话只能代表个人,我是跟着你的指挥棒走的,那是真的,因为我怎么办呢?你高考考什么样,你的导向是什么样的,我就跟着你什么样的,我觉得这个地方是最好,你只要有魄力,你有胆量你想去改,你要去改,你就能改得了的,这里头一定会有质疑的,这几次改革,哪次改革不是在震动当中进行的,但是这样的改革可能成本更小一些,而且新课程,有的时候不是那么容易改下去的,老师的眼睛总是还是要盯着高考的。

主持人说: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您对我们的这些高考生有什么要说的?

主持人说:

您作为一个带过高三学生的老师您对他们说说什么,给他们打打气。

王春辉说:

数学考完了,你不用太去想这儿没有写好或者是那儿没有写好,这些阅卷老师不是菩萨,但是他会为孩子着想的,因为在很多中学老师去判卷子,在判的时候真的是想着方的给这些孩子找点分,所以这些孩子千万不要担心说,我这个题那个字没有写好或者是那个地怕没有写清楚,不是,我们老师都是尽量往好的地方去理解,即使那个题你做错了,我们也会根据你做的情况把分给上去,你不要想这些东西,当然后续的这些东西我也不懂,但是我想这个时候能睡着都是幸福的。现在快9点了,应该睡下了。

主持人说:

非常感谢今天王春辉老师来参加我们的访谈,写非常感谢我们的合作伙伴天利考试信息网盛情的邀请您,也希望您带的学生能够在今后高考的时候能够取得好成绩,当然我们更希望我们这次参加我们今年高考的学生能在接下来明天的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像刚才王老师所说的,现在时间也不早了,希望我们在电脑前看我们直播的这些网友也要准备注意休息了,今天的访谈也到此结束,我们明天再见!

王春辉说:

谢谢!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