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 张鼎言
6. 如图,已知点F(1,0),直线l:x=-1,P为平面上的动点,过P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点Q,且-·■=-·■
(1)求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
(2)过点F的直线交轨迹C于A、B两点,交直线l于点M,已知-=λ1-,-=λ2-,求λ1+λ2的值。
解(1)P(x,y),Q(-1,y),F(1,0)
-=(x+1,0),-=(2,-y)
-=(x-1,y),-=(-2,y)
由已知,得y2=4x
抛物线焦点F(1,0),准线l:x=-1
解(2)lABy=k(x-1),k存在
-
△=16+16k20
y1+y2=-,y1y2=-4
A(x1,y1)、B(x2,y2)、M(-1,-2k)
-=λ1-→y1+2k=-λ1y1,λ1=--
-=(x2+1,y2+2k)
-=(1-x2,1-y2)
→y2+2k=-λ2y2
λ2=--
λ1+λ2=----
=-2-2k(-+-)
=-2-2k·■=0
注:本题的直线过抛物线焦点,但没有抛物线定义.把前5个题与本题比较,直线过焦点且出现距离问题时,前5个题引出的方法适用.
(五)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不过焦点
复习导引:
因直线不过焦点又与圆锥曲线相交,设直线方程一般不用两点式,否则会导致推导的复杂性。点在直线或曲线上,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看来熟知却容易忽略。
1. 设椭圆-+-=1(a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A是椭圆上的一点,AF2⊥F1F2,原点O到直线AF1的距离为-|OF1|。
(Ⅰ)证明a=-b;
(Ⅱ)设Q1,Q2为椭圆上的两个动点,OQ1⊥OQ2,过原点O作直线Q1Q2的垂线OD,垂足为D,求点D的轨迹方程。
(Ⅰ)-+-=1(a0)
A(c,y)
-+-=1,|y|=-
-=-
→-=-
-=-→2a2-b2=3b2,a2=2b2,∴a=-b
(Ⅱ)由(Ⅰ)
-
-
→(2k2+1)x2+4kmx+2(m2-b2)=0
△=16k2m2-8(2k2+1)(m2-b2)0
2k2b2+b2m2
x1+x2=--,
x1x2=-
y1y2=(kx1+m)(kx2+m)
=k2x1x2+mk(x1+x2)+m2
=---+m2
=-
[责任编辑:moninfu]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案设计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鸽巢原理》教案设计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设计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备课方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设计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导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公开课教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与单位换算》导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公开课教案设计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总复习备课方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统计》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导学案设计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实际应用》教案设计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备课方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通分》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快乐成长》公开课教案设计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小设计师》导学案设计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导学案设计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