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天津七中 刘慧明
(四)运算障碍──因运算失误的教训太多了,而且运算是一种实践能力,如何保证运算的准确性和快捷性,没有人能教会你,全靠自己长期训练。如果有人要问,解决运算问题有什么经验呢?那么我们的回答是:经验只有一条,那就是,在做每道题时,你都要坚持:将运算进行到底。切不要自以为会做了,而轻视所谓的简单劳动,这不仅关系到实施运算和计算的技能,而且关系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战胜困难的信心、锲而不舍的精神”等个性品质。
二、加强题源分析,从透视命题者思维中获取智慧。
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命题从哪里产生,我们的复习就应该指向哪里。命题究竟从哪里产生呢?做一些统计归纳,应包括五个来源:
1.课本是试题的基本来源,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大多数试题的产生都是在课本基础上组合、加工和发展的结果。
2.历届高考试题成为新高考的借鉴,特别是全国试题,它的发展变化在各省市命题中起引领作用。
3.课本与课程标准的交集成为新高考的创生地带,不能忽视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理念、新内容对命题者的影响。
4.高等数学的基本思想、基本问题为高考题的命题提供背景,这既是高考考查潜能的需要,也是命题者学术背景使然。
5.当包括向量、导数等新增内容在内的考查内容常规化后,竞赛题将成为一个参考,成人高考试题可以作为一种参照。
因此,高考复习应该在考试 大纲的统领下,在课本、课程标准及相关资源、历届高考题、初高等数学的衔接地带和数学竞赛试题这五个方面去开发课程资源。
三、研究主流话语,从把理念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获取智慧。
(一)关于命题的特点:多考一点想,少考一点算。它强调的是,在数学学科的多种能力中,应该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在设计试题时,应该避免繁琐的运算。但在解题过程中,算是不可避免的,少考一点算,并不意味着可以减少运算的基本训练,将运算进行到底,应当始终成为高考复习的一个原则。
(二)关于命题的重点:强化主干知识,强调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这是对命题者的要求,作为备考者应如何应对?
我们应当注意回答:哪些是主干知识,主干知识的稳定性和它的变化;应如何认识主干知识的作用?“交叉、渗透和综合”意味着知识组合可能性的增加,应如何把握?“交叉、渗透和综合”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应如何理解和处理?
如何认识主干知识?高考考查主干知识,而且要达到必要的深度。
比如函数、数列和圆锥曲线,由于不等式、向量和导数等工具性知识的介入,由于允许经验、直觉和实验等合理推理的参与,甚至触及高等数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比如函数的凹凸性、中值定理、收敛级数的界等,这说明对于主干知识,必须弄清它的本质,它的背景,它与高等数学连接的可能性。还要注意到主干内容与细节的结合。
关于“交叉、渗透和综合”,应当抓住数学的本质,而不能流于表面现象。
例如向量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工具必须作用于其他分支,应引导同学了解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语言和方法表述、解决数学及物理中的一些问题,而不刻意盲目地追求整合或者肢解。
整式章测试
八年级数学(上)期中测试卷
八年级《分式》水平测试(C)
《分式》测试题
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一章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数学(上)期中考试
八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测验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复习测试题
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题
八年级数学(上)第二次月考试卷
八年级数学《整式》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分式)复习题
初二数学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资料
矩形、菱形、正方形练习
中心对称图形(一)基础题
整式的加减练习
八年级(上)数学半期考试卷
数据分析单元测试(含答案)
八年级上数学期中检测题
平行四边形检测卷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模拟试卷
数据的描述章节测试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八年级(上)数学试题
初二数学第一学月学情检测
《轴对称》单元测试试卷
八年级上学期秋第一次月测
初二数学单元测试卷《数的开方》
八年级数学(上)期末复习试卷(一)
八年级《分式》水平测试(A)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