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高考复习到了最后的阶段,要解决的是如何巩固已有的复习成果,并趋于完善,使自己在应试能力和心理素质上更适合新高考的要求。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后阶段的复习策略以及应试策略。
8种题型都包括哪些
高考所剩的时间不多了,面对茫茫题海,许多考生难免心慌意乱,甚至焦虑。建议考生在这一两天的时间里把数学复习计划安排好,按照命题趋势抓住重点,选择代表性题型重点复习,这样在最后20天里才能轻松而又有收获。
有关专家考生归为三类。第一类考生,数学分数一般在100分以下;数学分数一般在100分-120分的归属为第二类考生;数学分数一般稳定在120分以上的归属为第三类考生。
数学分数一般在100分-120分的第二类考生所占比重较大,以这类考生为例,为考生选择了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数学题型,供考生们在最后的阶段抓紧复习。
典型题型1三角函数
注意:定义与基本关系式结合的求值问题;利用各种公式可化为并研究单调性、最值等问题;条件求值问题;三角形中的问题;给定图像确定解析式或图像变换问题。
典型题型2概率统计
注意:随机数表、直方图、茎叶图与前者结合的问题;单纯求概率及期望、方差的问题。
典型题型3立体几何
注意:证明垂直的问题;证明平行的问题。
典型题型4解析几何
注意:基本量运算问题;求轨迹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有关问题(位置、中点、交点、定值等)以及椭圆(抛物线)与圆、圆锥曲线与数列的结合。
典型题型5数列
注意: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问题;等差、等比数列性质及求和公式的应用问题;单调性问题;与的关系问题;应用问题。
典型题型6几何
注意:恒成立问题;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和最值(包括分类讨论);简单构造函数问题;函数图像交点(或方程的解)的个数。
典型题型7选修部分(不等式选讲)
注意:解绝对值不等式问题;用数形结合或不等式性质求最值;利用三个数的均值定理求最值;柯西不等式或排序不等式的应用问题。
典型题型8选修部分(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注意:将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来解的问题;利用曲线的参数方程求最值的问题;建立极坐标系求曲线方程的问题。
另外,今年是新课改后高考第一年,相对于去年的考试要求,《考纲》里删除了一些内容,或降低了某些要求,如圆锥曲线中双曲线已经变成了了解层面的内容,而选修内容则是必考内容,算法和三视图几乎都成为新课改试卷的标志了,考生在选择复习重点时要注意到这些细节。
高考试卷中难题只占约20分,剩下130分都是难度在中等以下的试题。考生们不要在试题的难度上下太多的挖掘功夫。
一上数学:《小胖过生日》
数学一上:《认识>、<和=》
数学一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北京版数学一上:《数学就在我身边》第一课时
一上数学:《课间大休息》
数学一上:《数学就在我身边》第四课时 教
数学一上:《认识11~20各数》
数学一上:《加法和减法(一)》(3)
数学一上:《比较》
数学一上:《10以内数的认识》第7、8课时
一上数学:《绿地》
数学一上:《10以内数的认识》第四课时
《8加几》
数学一上:《10以内数的认识》第五课时
数学一上:《位置与顺序》第2课时
数学一上:《第几和几》
一上数学:《课间大休息 玩积木》
一上数学:《秋游》
《比大小、轻重》
数学一上:《实践活动(一)》
数学一上:《加法和减法(一)》
《6、7的加减》
《7、6加几》
《8、9加减法》
数学一上:《认识0》
数学一上:《1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课时
《20以内的加法》
冀教版一上数学:《读写11~20各数》
《10的加减》
数学一上:《加法和减法(一)》(4)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