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北京陈经纶中学特级教师 丁益祥
北京市昌平区骨干教师 孟 婷
一、2009年数学高考的总体要求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9年数学科考试大纲(大纲版,以下简称《考试大纲》),与前两年相比,没有本质的变化.强调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对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对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考查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双基的能力.重点放在系统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具体说来,着重阐明了对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考查要求.
1.对数学知识的考查要求
《考试大纲》中所说的知识是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蕴涵在其中的数学思想.要求达到"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数学思想和方法蕴含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中,《考试大纲》强调,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考查,考查时必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显然,《考试大纲》的这一要求,既指出了对数学思想考查的意义,又指出了对数学思想考查的方法.
2.对数学能力的考查要求
《考试大纲》着重对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了细化说明,并提出了明确的考查要求.
对于思维能力,《考试大纲》指出:"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能力的核心".要求考生"会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类比、归纳和演绎进行推理,能合乎逻辑地进行表述".考查的方法和内容是,以知识为素材,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诸方面,考查考生对客观事物中的空间形式、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的思考和判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构成数学能力的主体.
《考试大纲》把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放在能力考查的首位,旨在强调思维能力在数学能力中的主体地位与核心地位,有效检测考生的理性思维水平.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平行与相交》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数学思考》教学反思
《一吨有多重》教学反思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反思
《亿以内数的写法》教学反思
《亿以上数的写法》教学反思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课后反思
《认识整万数》教学反思
《从加到乘》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复习课教学反思
《乘法的估算》教后反思
《认识圆柱》教学反思
《分数和整数相乘》教学反思
《比例尺》教学反思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点阵中的规律》教学反思
《除数是整十数除法口笔算》教学反思
《认数》教学反思
第三册《动物聚会》教学反思
《商不变的性质》教学反思
《对称》教学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
《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