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回顾数学高考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高考数学测试中的一系列变化:
1993年前,数学高考中的应用问题只有排列组合一种类型,而且只是小题。1993年、1994年增加了一道不是排列组合类的应用问题,但仍是小题。1995年开始,应用问题由小题改为大题,以后的十年间,每年高考都有应用问题大题,题量也由一道增加到三道。涉及的内容除了函数、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等传统知识外,还增加了概率与统计、线性规划、导数等新增内容。
从2000年开始,陆续展开新课程考试,与传统课程下的数学高考相比较,一方面,增加了简易逻辑、线性规划、平面向量、空间向量、概率与统计、函数的极限、导数等应用广泛的知识,并且考查的比例一般都高于它在教材中的比例;另一方面,删除了幂函数、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等繁、难的知识。这不仅仅是高考内容的简单增减,更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伟大实践在高考中的具体体现,是对课程改革的有力支持。
2002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了高中《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和能力,并且把数学思想归入了双基之中,强调了对数学思想的考查。
2005年,数学高考提出了注意把握数学学科概念性强,思辨味浓,量化突出,解法多样,应用广泛的特点,使数学命题更加稳健有力,并且在颁布的2005年《考试大纲》(数学)的说明一书中明确指出了共识的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与整合的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思想,或然与必然的思想。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数学高考进一步关注了知识网络交汇点的发掘,努力捕捉命题的新视角,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命制试题,以此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检测学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以及理性思维的发展水平。高考数学试题也由知识立意逐步向能力立意转化,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设计了不少将知识、能力与素质融为一体的试题,这对于全面检测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核心能力)以及其它各种能力显然是十分有益的。数学高考还命制了不少立意新、情境新、思维价值高的创新性、研究性试题。这些试题的求解通常没有现成的公式、法则、定理等可以直接套用,需要通过对问题的阅读理解,从中学习并领悟出解决问题的知识,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现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有效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潜能。
另外,分省命题是继考试科目设置改革、考试内容改革后高考改革的又一新举措。就目前而言,自主命题的省份共有16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四川、陕西。非自主命题省份为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山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贵州、云南、广西、海南。
更多中考信息》》》数学网中考频道
《找规律》数学教学反思
八年级变量与函数(2)数学教案
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心得
二年级《同级运算》数学教案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学教学设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学教案
加减混合运算的教案
分类与整理训练试题
八年级分式的加减数学说课稿
一年级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期末测试试卷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八年级变量与函数(1)数学教案
数学初二下册整数指数幂(二)说课稿
2014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测试题
二年级《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数学下册元货比三家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数学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找规律》数学教案
人教版两位数加一位数数学教案
《角的度量》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教案《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一年级数一数数学教案
数学《统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数学二年级数据收集与整理教学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