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新课程高考从2007年开始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试行,2008年加入江苏,2009年又加入天津、浙江、辽宁、福建、安徽,2010年加入北京、湖南、黑龙江、吉林、陕西,2012年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份将全面进入新课程高考。通过比较2003年教育部制定的各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以及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出新课程改革后数学学科发展的一些趋势。
1、考查重点立足基础
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应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同时应删减琐碎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克服双基异化的倾向。今后,高考试题将特别注重考查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着重考查了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知识主干,函数、不等式、数列、直线与平面、圆锥曲线等仍是支撑整份试卷的主体内容。代数重点考查了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图象等;解析几何重点考查了直线和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立体几何有关线面关系和角为考查重点,倾向于定性的考查。试卷还会考查向量、概率统计、导数等重点内容。思想方法上,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换与化归思想、运动与变换思想等主要思想以及化归法、坐标法、数学归纳法、配方法、换元法、消去法、待定系数法等常用方法仍是考查的重点。可以预见,新课改后的高考将会立足双基并加大对时代性强的知识方法的考查。
2、注重数学思维能力
学习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理性的思维,毫无疑问,新课改后的高考将更加注重对数学思维能力的评价。
3、强调数学应用意识
加强数学应用意识是新《课程》改革需要,是这场改革的一个明显特点。数学教育应该是现实的数学教育,应该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教育应该通过具体的问题来传授抽象的数学内容,应该从学习者所经历、所接触的客观实际中提出问题,然后升华为数学概念、运算法则或数学思想,因此,加强数学应用意识,才能显露数学教育的本色。坚持科学的数学教育观,辩证考查数学应用,体现数学应用的现实性和时代性,创设考查数学实践能力的生活情境,将是高考数学命题的重要方向之一。
更多中考信息》》》数学网中考频道
2014--2015学年度高三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调研测试题
山西四校2015届高三数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理)
山西四校2015届高三数学上期第一次联考试卷(理科)
2015级高三数学第一次月考质检试题及答案(宿迁青华中学)
2014年10月高三上学期文科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
福州三中2014年高三理科数学10月月考试卷(带答案)
2015高三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文含答案)
三明一中2014年高三理科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2015届高三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文)
三明一中2014年高三文科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2011高三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
2015届高三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文)
2015届高三数学一模理科试题(附答案)
2015届高三理科数学10月月考试题(有答案)
南昌三校2015届高三数学上期第一次联考试卷(文科)
松昌中学2015届高三数学第二次统考理科试卷
2014年10月高三上学期理科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2014年高三数学文科9月第二次阶段考试题(有答案)
高三上册文科数学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
2014高三上册数学理科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广东七校2015届高三数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理)
宿迁青华中学2015届高三数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
2015届高三数学上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带答案)
2013高三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
福州三中2014年高三文科数学10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4年高三数学9月第二次阶段考试题(理带答案)
2014-2015学年度高三文科10月月考数学试题(合阳中学校)
广雅中学2014-2015高三数学10月月考试卷(文)
广雅中学2014-2015高三数学10月月考试卷(理)
2015届高三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理)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