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高考数学复习是有规律有内部联系的复习过程,在所有题型中一直串联着数学思想在里面,而不是单独的进行题海战术,做会一道题,完全掌握解题思维好于单独做100道题。
数学网高考频道整理高考数学蕴含的六大数学思想,大题无外乎就这几类,吃透规律事半功倍。
高考数学解题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在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解到某一步之后,不能再以统一的方法、统一的式子继续进行下去,这是因为被研究的对象包含了多种情况,这就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归纳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它体现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想与归类整理的方法。
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很多,数学概念本身具有多种情形,数学运算法则、某些定理、公式的限制,图形位置的不确定性,变化等均可能引起分类讨论。在分类讨论解题时,要做到标准统一,不重不漏。
例7 解关于x的不等式■1(a≠1)。
分析:将不等式化为■0,要写出不等式的解集,必须a与1的大小关系以及方程(a-1)x+(2-a)=0的根与2的大小关系,要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只能对a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0,
(1)当a1时,原不等式化为■0,由于■-2=■0,所以■2,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2,+∞);
(2)当a1时,原不等式可化为■0,由于■-2=■,
若a0,■2,原不等式解集为(■,2);
若a=0时,■=2,解集为Φ;
若0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高考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考前复习推荐
大家都在看
科学巨人牛顿
数学课上的七个笑话
万能大师——莱布尼茨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说课
交集和并集
韦达——符号代数的先驱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国卓越数学家苏步青
数学笑话5篇
数学家——丘成桐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第2课时)
20世纪数学的指路人——希尔伯特
央视名嘴上数学课
《观察物体(2)》教学设计
数学竞赛优胜者
数学奇才——伽罗华
年轻的老头
《找规律》教学设计(第3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第4课时)
数学笑话:两个饭桶
数学课睡觉
微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第1课时)
几何之父——欧几里德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
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
数学幽默七则
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尔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第3课时)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