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数列
易错点14 用错基本公式致误
错因分析: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其通项公式an=a1+(n-1)d,前n项和公式Sn=na1+n(n-1)d/2=(a1+an)d/2;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则其通项公式an=a1pn-1,当公比q≠1时,前n项和公式Sn=a1(1-pn)/(1-q)=(a1-anq)/(1-q),当公比q=1时,前n项和公式Sn=na1。在数列的基础性试题中,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这几个公式是解题的根本,用错了公式,解题就失去了方向。
易错点15 an,Sn关系不清致误
错因分析:在数列问题中,数列的通项an与其前n项和Sn之间存在关系:
这个关系是对任意数列都成立的,但要注意的是这个关系式是分段的,在n=1和n≥2时这个关系式具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也是解题中经常出错的一个地方,在使用这个关系式时要牢牢记住其“分段”的特点。当题目中给出了数列{an}的an与Sn之间的关系时,这两者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转换,知道了an的具体表达式可以通过数列求和的方法求出Sn,知道了Sn可以求出an,解题时要注意体会这种转换的相互性。
易错点16 对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理解错误
错因分析: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在公差不为0时是关于n的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一般地,有结论“若数列{an}的前N项和Sn=an2+bn+c(a,b,c∈R),则数列{an}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c=0”;在等差数列中,Sm,S2m-Sm,S3m-S2m(m∈N*)是等差数列。解决这类题目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考虑问题要全面,把各种可能性都考虑进去,认为正确的命题给以证明,认为不正确的命题举出反例予以驳斥。在等比数列中公比等于-1时是一个很特殊的情况,在解决有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殊情况。
易错点17 数列中的最值错误
错因分析: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都是关于正整数的函数,要善于从函数的观点认识和理解数列问题。但是考生很容易忽视n为正整数的特点,或即使考虑了n为正整数,但对于n取何值时,能够取到最值求解出错。在关于正整数n的二次函数中其取最值的点要根据正整数距离二次函数的对称轴远近而定。
易错点18 错位相减求和时项数处理不当致误
错因分析:错位相减求和法的适用环境是:数列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的乘积所组成的,求其前n项和。基本方法是设这个和式为Sn,在这个和式两端同时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得到另一个和式,这两个和式错一位相减,得到的和式要分三个部分:
(1)原来数列的第一项;
(2)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1)项的和;
(3)原来数列的第n项乘以公比后在作差时出现的。在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和时一定要注意处理好这三个部分,否则就会出错。
北师大版第四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四册《租船处》教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第四册《辨认方向》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四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进位乘》公开课设计
北师大版第四册《练习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四册《读统计图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四册《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四册《过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买电器》教学设计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估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四册《比一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四册《数一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买鲜花》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四册《认识路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四册《练习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平均分》教学设计
《剪一剪》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四册《练习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四册《分草莓》教学设计
人教版《乘、除法两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运白菜》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设计
《体育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四册《分苹果》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