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0页的例5、例6,练习三的第6~9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使学生知道在运算时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说一说在整数乘法中学过哪些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学生说出字母表达式或用语言叙述都可以.对说出字母表达式的学生,最好让他们再说一说每个运算定律是什么意思.
二、新课
1.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出示下面三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每组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样的关系.
○
()○14()
(+)○+
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然后算出左右两边的得数,看看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并分别做出结论.如,根据=,可以做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的结论.
最后做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的结论.
让学生用字母表示每一个运算定律,教师板书:
ab=ba
(ab)c=a(bc)
(a+b)c=ac+bc
教师:这三个等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数?(整数、小数、分数.)
2.教学例5、例6(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分数乘法计算简便).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整数、小数的乘法计算简便,在分数乘法中应用运算定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1)教学例5.
出示例5,让学生仔细观察,题里的已知数有什么特点.(和5可以约分,所以可以先乘.)
然后,教师问:这种简便方法是应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教学例6.
教学方法与例5类似,先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独立计算.算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应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3.做教科书第24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特别注意87有多少学生能用简便方法进行运算.集体订正时,对于每一道题都指名说一说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对于87如果学生困难比较大,教师可以适当提示.的分母是86,把87进行怎样的处理可以使计算简便?启发学生把87看成(86+1),再计算.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八的第6题.
教师提出要求:先根据运算定律在每题的□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再算出得数.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每道题是根据哪个运算定律填写的.
2.做练习八的第7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集体订正时,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做练习八的第8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思考练习八的第16*题.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三的第9题.
认识米、用米量
表内除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六
比较数的大小1
用除法解决问题
《简单推理》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期初复习1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混合运算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
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4
小学二年级数学剪一剪教案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1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3
100以内不退位减法
5的乘法口诀
生活中的乘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2
认识米、用米量2
连加连减3
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克的认识”案例分析二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