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片断:拓展延伸比的认识,深化理解比的意义
师: 下面,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学习的情况。
出示:依据比的意义,根据提供的条件,你想到了什么?
1. 六(1)班男生17人,女生23人。
2. 一辆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
3. 生产一批零件,甲需要4天,乙需要6天。
学生练习后教师点评:第1题无论是考虑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或是全班人数,这些都是同类量之间的比。第2题是不同类量之间的比,可以形成新的量,如由100千米与2小时的比可以得到每小时行的路程,即速度;由2小时与100千米的比可以得到行每1千米所需的时间,这些量都有实际意义。刚才有一位同学从第2题中还想到了这辆车行驶的时间与速度的比是2比50,大家讨论一下,2比50在题中表示什么意义?
生(若有所思): 没有。
师: 从刚才的讨论交流中,大家明白点什么?
小结:
1. 同类量之间的比可表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或几倍。
2. 不同类量之间的比要关注其是否具有实际意义。
[点评与反思]
这一片断的教学过程突破了传统教学程序中就事论事的层面,由同类量之间的比延伸到不同类量之间的比,为学生建构新知模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总评与反思]
本案例截取的三个教学片断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比较好地遵循了新理念下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基本结构模型的框架,即: (1) 关注了内容呈现上的情景化;(2) 重视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3) 强化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但审视其片断的全过程,还有不可忽视的问题存在,如: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等。当我们不约而同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时候,更应思考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探究的过程,以及是否提供了足够的时空和机会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全过程。
另外,是否可尝试让学生自主看书来了解和掌握比的数学表示形式和比的各部分名称呢,值得探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2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数与代数正比例和反比例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教案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教案2
六年级数学图形的放大和缩小2
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住房的变化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4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案1
北师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练习四b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众数和中位数2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2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搭一搭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图形与变换
北师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练习四A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教案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案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