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今天教学了分数乘分数(例4和例5),在课前研究教材时就觉得不太好理解,因为例题中都有两个单位1, 比如画斜线的1份占1/2的1/4,此时的单位1是1/2,但是对于整个长方形来说是1/8,此时的单位1是一个长方形。
后面的1/2的3/4,以及对例5的两个算式的理解都是同出一辙。但要注意两者教学时的区别:例4是让学生从图中猜想(感知)出两个分数乘分数的结果。例5是让学生先猜算结果,再用图来验证。二者在教学中的顺序是相反的,但其目的都是让学生从图形直观感知进而理会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但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好像不能够充分理解,确实是太抽象了,虽然有图的辅助。分开来看都能理解斜线部分是1/2的1/4,又是这张纸的1/8。但是为什么1/2的1/4就是1/8呢?这其间可是隐含着两个不同的单位1啊。学生能转得过来吗?单靠猜想感知行吗?教学时我是照书按步就班的教的,但有不少学生好像钻到云雾里去了。
为什么呢?怎么办呢?
原因很简单太抽象了。
办法是有的化抽象为形象:我们来看看练习九的第1题,与例题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例题是在数之间思考,练习中的第1题是在数量之间的思考。不要小瞧这一点变化,借助数量来理解就比例题数之间的理解要容易得多。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教学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前面的几个例题都是借助具体的数量让学生理解算理的,而分数乘分数比前面的几个例题都复杂些,但是却摆脱数量而抽象成数,学生的思维难度陡增。为什么不借助数量呢?如果把例题转换成像练习九第1题这样的情境,学生会很容易列式,也比较容易理解算理。在此基础之上,再抽象成数,如例题式样的,学生学起来会好得多。]
初一数学上册期中复习知识:数学与我们同行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知识点:正数与负数
2016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知识点:丰富的图形世界
教学随笔 新课程理念下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的横向联系
北大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复习要点
2015初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要点:第一单元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科学记数法
浅谈数学教学中差生的转化问题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绝对值辅导练习(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课改下的数学作业
期中考试几何图形知识点:七年级上册数学
数学实践要突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初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辅导知识点: 绝对值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转变“拔苗助长”教,避免“守株待兔”学
让学生从数学教学中终身受益
2015-2016学年初一上册数学期中测试题
15年初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绝对值
期中考试相反数辅导练习:华东大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学期七年级数学期中辅导练习:数学伴我们成长
华东大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多重符号化简方法
数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初一年级上册数学辅导练习之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新课程需要这样的教学评价
数学期中知识点辅导资料:初一上册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三视图
苏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必背知识点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辅导
浅谈实践操作在数学课改中的作用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