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35。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橡皮泥和给定长度的小棒做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征。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3、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教学重点:做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作出客观的评价。
设计理念:本课通过选择橡皮泥和给定长度的小棒做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程度。
一、课前预习。
师布置学生准备若干长为10厘米、8厘米、6厘米、5厘米的小棒和一些橡皮泥球。
收集几个长方体家用电器包装盒长、宽、高的数据。
学生做好准备。
二、动手操作。
1.出示书P35T8。
(1)出示一个用橡皮泥球和小棒做成的长方体框架。
(2)问:用小棒和橡皮泥球来做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时,小棒和橡皮泥球分别用来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什么?
(3)思考:做一个长方体要用几团橡皮泥球和几根小棒?
做一个正方体呢?
2.合理选择材料动手做。
提示:选择的小棒长度有什么要求?说明了什么?(屏幕提示)
3.展示和交流。
理解选择小棒长度的理由。
4.引申:你能解决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问题?
学生观察它的特点。发现橡皮泥球和小棒分别做长方体的什么,各需要多少。
边做边思考。
学生说出自己选择的材料和做的过程,并指出它的长、宽、高。
三、联系生活。
1.交流自己收集的家电的包装盒的长、宽、高。
2.选择其中一种包装盒。提问:这里面涉及到哪些数学问题呢?
如:(1)计算包装盒的表面积和体积。
(2)制作这个包装盒,你打算准备多大的硬纸?怎样剪裁?
学生不说出是什么家电的包装盒,让学生根据数据想像包装盒的大小,猜出是什么家电的包装盒。
根据数据大小情况合理选择让学生笔算或使用计算器计算。
四、评价反思。
先让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项目,然后回忆学习每部分内容时的表现,对自己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自我评价,自我肯定。
五、全课总结。
你有什么其它的问题?
自由发言。
教后反思: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同步练习2
八年级数学数据的代表同步练习
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法课时练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同步练习1
八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同步测试题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练习题2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整章测试
八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同步测试题5
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同步练习1
八年级数学相似检测题
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综合检测题3
八年级数学实数整章测试
八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综合检测题1
八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课时练2
八年级数学实数同步测试题
八年级数学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同步测试题测试题
八年级数学数据分析同步练习1
八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课时练1
八年级数学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自测
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同步练习2
八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同步测试题3
八年级数学变量与函数同步训练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同步试题1
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数学数据的波动同步练习
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整章测试
八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同步测试题4
八年级数学梯形同步测试题1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变换课时练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同步试题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