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页的例2,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4、5题。
1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像上点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即每个点都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相对应的数值。
2、借助直观的图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为今后学习函数及函数图像等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2
1、出示例1的表格和已标出纵轴、横轴以及相关信息的方格图。
2、师先示范描点(一两个),生按照要求描出表中的其他点。
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点的排布规律,用直线连接。
4、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点表示1小时行80千米,B点表示5小时行400千米,其他点呢?
(2)图中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吗?
(3)根据图像判断,这辆汽车2.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行驶44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5、对刚才的第(3)个小问题进行指导。(师边演示边讲解)
(1)先在纵轴上找到表示2.5小时的点,并从这点起作纵轴的平行线,与已知图像相交与疑点。
(2)再从交点起作横轴的平行线,与纵轴相交得到一点。
(3)最后依据与纵轴的交点进行估计。
(4)行驶440千米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2)用描点法画出表中两种量的正比例图像。
(3)利用图像进行估计,体会正比例图像的意义和作用。
2、练习十三第4、5题
第4题的第(1)题,学生可以根据图像的特点来说明判断理由,也可以从图像上选取几个点,根据这些点所表示的路程与时间分别求出比值,再作判断。
第4题的第(2)题,要求学生根据图像进行估计,答案有些出入是允许的。
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通过组织交流帮他们进一步明确方法,加深认识。还可以让学生再提出一些类似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三、全课小结
四、作业
2010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全套课件7
2010届高三数学古典概型
2010届高三数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010届高三数学不等式的综合应用
2010届高三数学排列与组合
2010届高三数学三角函数1
2010届高三数学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高三数学直线和圆
2010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全套课件5
2010届高三数学对数与对数函数
2010届高三数学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
2010届高三数学数列求和
2010届高三数学反函数
2010届高三数学函数的概念
2010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全套课件8
高三数学研讨会解题思路资料2
2010届高三数学三角函数的概念
2010届高三数学函数的单调性1
2010届高三数学二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2010届高三数学圆的方程
2010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全套课件6
2010届高三数学同角关系及诱导公式
2010届高三数学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2010届高三数学指数与指数函数
2010届高三数学函数的单调性2
2010届高三数学不等式
2010届高三数学抛物线
2010届高三数学三角函数的最值
高三数学直线和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2010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全套课件4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