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305=6,306=5)
2、口算下面各题
36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1003=300(克)
(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
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3003=100(克)
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300100=3(盒)
(3)将100克化成千克,300克化成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
3=(千克)3=(千克)3=3(盒)
(4)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题组和分数题组的对照,小组讨论后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2、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
3、教学例2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并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
(3)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A、2==,每份就是2个。
B、2==,每份就是的。
(4)如果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呢?让学生从上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计算,通过操作对比,让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
4、引导学生观察2和3两个算式,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练习
33205106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谁来把这两部分内容说一说?
初二年级数学(上)第一章:轴对称图形(Ⅱ卷)
初二年级数学(上)第一章:综合提优测试卷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数学课后作业(2)
八年级数学下第二章:特殊三角形综合测试题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的应用1
初二年级数学测试题:轴对称图形(B卷)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课后作业(2)
初二年级数学期中第一章复习练习卷
初二年级数学(上):直棱柱单元检测题
初二年级数学第一章阶段性测试卷
初二数学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课后练习题(2)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数学实数课后作业(2)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复习题(2)
鄂尔多斯初二年级数学期末测试卷
初二年级数学检测题:立方根
初二年级(上)数学检测卷:轴对称图形 (E卷)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数学课后作业(1)
初二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单元检测题
初二年级数学检测卷:轴对称图形(C卷)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复习题(3)
八年级数学阶段性测试:轴对称图形
初二年级数学期中复习练习题(第一章)
初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初二年级(上)数学检测卷: 轴对称图形 (D卷)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数学实数课后作业(1)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的应用2
浙教版初二年级数学(上)第一、二章测试卷
2012年丹阳市八年级(上)数学周测试题
八年级数学(上)浙教版1—3章练习卷题
八年级数学:第一章轴对称图形检测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