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计算教学的传统模式是准备题例题讲解得出计算法则巩固练习形成技能。学生往往不理解计算的作用,加上计算的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兴趣,成了计算的工具。我们应着手加以改革。
(1)、体现计算是手段,目的是解决问题。
我们说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过程,了解知识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为此我在复习后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一(1)班有49人,还有6个不是少先队员,少先队员有多少人?这样安排体现了知识的产生源于生活的需要,使学生懂得学会计算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整体呈现知识。
生活实际中运用的知识是综合的,没有人会告诉你什么时候用什么知识,而我们在知识传授时,由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只能把一块知识分割成一小部分,一点一滴地教给学生,导致了学生知识贮存的杂乱,提取困难,造成了学与用的矛盾。为了尽可能缓解这一矛盾,发挥整体功能,在知识的呈现时尽量地整体化。因此,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随意写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这样退位、不退位一次呈现,学生初次感知了退位和不退位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观察的能力。
(3)、探究多种算法。
传统的计算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教会书本中规定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计算方法,或不于理睬,或强制否定。这显然有悖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起点就是求异。为此根据本课特点,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寻求多种算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32-8=可以有多种解法。
①、12-8=4 20+4=24
②、10-8=2 22+2=24
③、8-2=6 30-6=24
④、32-2=3030-6=24
⑤、32 -8=24
让我们来做数学教案
图形认识初步教案
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方差公式(2)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说课设计教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代数式
有理数的减法 教案
排列组合初三课程数学公式(7)
初一上册数学同步练习试题
2013年七年级数学同步练习试题
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方差公式(6)
初一数学同步练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机会的均等与不等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四年级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三角函数诱导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2)
排列组合初三课程数学公式(4)
三角函数诱导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3)
七年级数学上册合并同类项练习题苏科版
七年级数学认识三角形 教案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几何图形初步
有理数和数轴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正数和负数
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方差公式(3)
认识三角形教案
三角函数诱导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8)
精选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式
排列组合初三课程数学公式(10)
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方差公式(5)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