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30页-132页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1、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1、一张不对称的人的脸部图;
2、写有轴对称图形含义的纸条;
学具准备:
1、每位学生找一些树叶;
2、准备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纸;
3、一张白纸;
4、一把小剪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张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人的脸部图形,看后笑声可不能太大哟。
(出示两眼都在左边的大头娃娃的脸部图形。)
提问:你们为什么笑?
通过学生的说逐步引导,得出对称的含义。
那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对称的情况?
(学生个别口述。)
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样的图形的特征。(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新授:
(一)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1、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你的纸,先对折一下,然后随你剪一个什么图形,(注意剪时从折痕边下剪。)再展开,并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个别口述)
2、让学生把各自的作品上来展示,并请同学们说出这些图形的共同之处。(个别口述)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共同总结出: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出示纸条,学生齐读定义)。
3、让学生口述如何区别轴对称和对称轴的意义
4、让学生相互指出刚才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二)研究树叶中的对称情况:
1、 要求学生把课前准备的树叶拿出来,按今天所学把它们分成两大类。(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2、 然后选出有代表性的轴对称树叶到展示平台上展示,并让学生说理由。(个别口述。)
3、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了轴对称知识?(个别举例。)
(三)研究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学过的各种图形的纸片,找出轴对称图形,并分工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讨论研究。)
2、学生先汇报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教师注意对特殊图形要加以指导,比如平行四边形、一般的梯形等。
3、进一步研究刚才的轴对称图形中各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口述,教师注意对特殊图形要全班交流、讨论、校对。比如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圆形等。)
三、练习:
完成第131页练一练中的第3小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个别口述。)
五、主题延伸:
1、 展示精美的蝴蝶图案,让学生欣赏,进一步体验对称美。
2、 要求学生课后到生活中去寻找轴对称的美。
3、 也可以自己设计精美的轴对称图形,相互进行交流。
六、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七的第5题。
人教版初三下册数学随堂检测题:相似三角形
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课时训练(2015年)
2016九年级下册数学检测试题(第26章)
(推荐)初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同步训练
初三年级数学下学期《频数与频率》课后练习
初中数学知识点数据的代表
九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精编图形的相似
初三同步知识点相似形
初三同步知识点:二次根式
沪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7章基础测试随机事件
15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数学第四单元同步练习
九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课时训练(必看)
2016九年级下册数学第27章检测试题(带答案和解释)
2016年九年级下册数学课后练习题:《位似》
2015初三上册数学同步练习检测题:第四单元
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课后检测题:轴对称图形
九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题:反比例函数
数学知识点概率的简单应用
九年级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三数学知识点:比例性质定理
初中数学解直角三角形
2015-2016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数学圆复习练习
15-16年初三上册数学同步检测试题: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三同步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
15年初三第一学期数学第三单元同步练习
2016九年级下册数学第27章测试题(人教版附答案)
数学知识点统计表和统计图
《锐角三角函数》人教版初三下册数学同步检测题
初三数学知识点: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