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人教版)教科书第6162页及练习十七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自学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名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把两种量组成比,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求比值。
教学过程:
一、引探准备
口答: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怎样计算?
⒉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二、引导过程
㈠引导探索,使学生由比较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引出用比表示的方法。
谈话:同学们,有谁知道,今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获得多少枚金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在雅典奥运会上多少次庄严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多少次在雅典上空率先升起。五星红旗啊,我们为你自豪。
同学们,你知道国旗的制作标准吗?下面我们就来计算一下。
投影:这面国旗,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
⒈引导再学。出示初学思考题:
长是宽的几倍,还可以把长和宽的关系说成什么?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还可以把宽和长的关系说成什么?
⒉讨论回答思考题
师:长是宽的几倍,还可以把长和宽的关系说成什么?
生:长是宽的3/2倍,我们还可以把长和宽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
板书 32=3/2 或 3比2
师:宽是长的几分之几,还可以把宽和长的关系说成什么?
生:宽是长的2/3,我们还可以宽和长的关系说成-----宽和长的比是2比3。
板书 23=2/3 或 2比3
师:由上可知,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长与宽之间的倍数关系。
㈡再次探索用比表示两个不同类量之间的除法关系。
投影: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100千米。
出示初学思考题,引导再学。
① 题目中有哪几个量?可以求出什么问题?怎样求?
② 这两个量间的关系用比怎样表示?
讨论思考题:
师:路程和时间的关系用比来表示怎么说?
生:汽车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板书 1002=50 或 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师:那么汽车所行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是什么?能用比表示吗?
引导学生弄清谁与谁比,比的结果、意义不同。
㈢引导归纳比的意义,理解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学生先阅读课本第62页的内容,再学思考题。
思考题:①比是表示几个量之间的什么关系?什么叫做比?
②比的符号是什么?比的每个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③比和除法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比和分数呢?
⑴回答思考题①,师即时板书。
生:比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除关系,因此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⑵回答思考题②:
师:除法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生:比的符号是比号,写作﹕要写在两个数的中间。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华师大版初二数学上册平方根与立方根知识点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八单元月考
青蓝工程徒弟汇报课《找规律》感想
最新国标本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优秀试卷
2017-2018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阶段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老师工作心得 借助得寸进尺效应转化后进生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研总结分析反思
2018年2017中考数学考点:实数的性质考点
小学数学老师教研培训心得 让我们的数学“从约定到创造”
《认识面积》观摩课听后感
观课总结 课例《圆的初步认识》的反思
高一数学复习必备: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之平行知识点
中考数学备考:中考数学做题技巧及方法
小学数学教研故事 观课老师描述
中考数学选择题的做题技巧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重点
《认识整时》评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
中考命题老师指点:中考数学的备考要点有哪些
2017中考数学复习:四边形考点信息
2018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要怎样冲刺?
三下《连乘问题》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试卷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画垂线》教学设计教案
《图形的运动》中“解决问题——剪小人”教学心得
中考数学复习的技巧
2018年中考数学一次函数常见问题解析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公开课教案(精华)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常用计算公式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说课稿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