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会用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判断两个比是否 成比例,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灵活地判断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
教 具:投影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值?
2、求出下面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 : 4.5:2.7 10:6
二、提示课题,引入新课。
1、引入:如果有两个比是相等的,那么这两个相等的比以叫做什么?它有什么样的性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
2、引入新课。
三、导演达标。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的表格后回答:
A、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什么?
B、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什么?
C、这两次比的比值各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
板书: 80:2=200:5 或 =
(2)引出比例的意义。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B、讨论:组成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如何判断两个比是不是组成比例的?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C、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D、做一做。(先练习,后讲评)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看书后回答:
A、什么叫做比例的项?
B、什么叫做比例的外项、内项?
(2)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先让学生计算,两个外项的积,再计算两个内项的积,最后让学生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然后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3、练习:判断下面的哪组比可以组成比例。
6:9和9:12 1.4:2和7:10
四、巩固练习:第一、二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及怎样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的方法。
六、作业:第二题。
2012鲁教版六上4.3《角的表示与度量》word学案
2012鲁教版六上3.5《探索规律》word教案
鲁教版六上6.1《科学记数法》word教案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学案
鲁教版六上2.1《有理数》word教案
鲁教版六上2.3《绝对值》word教案
2012鲁教版六上2.8《有理数的除法》word学案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2.1《3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学案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2.7《有理数的乘法》学案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2.5《有理数的减法》学案
鲁教版六上4.2《比较线段的长短》word教案
2012鲁教版六上3.3《合并同类项》word教案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1.2《展开与折叠》学案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2.1《2近似数》学案
2012鲁教版六上3.1《用字母表示数》word教案
鲁教版六上6.2《扇形统计图》word教案
鲁教版六上4.3《角的表示与度量》word教案
2012鲁教版六上4.5《平行》word学案
鲁教版六上2.2《数轴》word教案
2012鲁教版六上3.2《代数式》word学案
2012鲁教版六上5.1《等式与方程》word学案
2012鲁教版六上2.5《有理数的减法》word教案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2.3《绝对值》学案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学案
2012鲁教版六上4.1《线段、射线、直线》word学案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2.1《有理数》学案
2012鲁教版六上6.1《科学记数法》word学案
2012鲁教版六上2.4《有理数的加法》word学案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学案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2.4《有理数的加法》学案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