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一共安排了三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先认识正比例的意义,接着认识正比例的图象,再认识反比例的意义,最后安排了一些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正、反比例的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还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因而学好这部分知识非常重要。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还可以帮助加深对过去学过的数量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初步会从变量的角度来认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初步体会函数的思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和反比例。
2、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能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3、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哦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课时安排:正比例和反比例(4课时)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六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大家都在看
2014北京版数学二上《混合运算》word教案
2014北京版数学二上《平移》word教案
北京版数学二上《6-9的乘法口诀求商》学案
2014北京版数学二上《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word教案
北京版数学一上《比一比》教学设计1
北京版数学二上《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1
北京版数学一上《得数是10的练习题》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上《比一比》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上《10的分与合》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上《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
北京版数学一上《整理与复习(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上《8、7、6加几》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二上《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1
北京版数学一上《练习四》教学设计
2014北京版数学二上《四、观察物体》word教案
北京版数学一上《实践活动(二)》教学设计
2014北京版数学二上《乘法的初步认识》word教案
北京版数学一上《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上《认识序数》教学设计1
北京版数学一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学案
北京版数学一上《实践活动(一)》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上《练习十》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四上《生活中的多位数及答案 2》WORD教案
北京版数学一上《5以内减法》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上《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上《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四上《生活中的多位数及答案 1》WORD教案
北京版数学四上《生活中的多位数 1》WORD教案
北京版数学四上《生活中的多位数及答案 3》WORD教案
2014北京版数学二上《二、实践活动(一)》word教案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