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1
收藏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小节内容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运用转化思想和方法来学习的。牢固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将来学习数学的一条捷径。
本小节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三角形面积。通过数三个不同类型三角形的面积,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易数对,盟生一种探求更好、更简捷的计算公式,进一步调动学生继续探索的积极性。第二部分是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通过平移、旋转分别拼摆成平行四边形,通过发现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正方形)的面积关系,从而渗透“三角形面积=底×高÷2”的计算公式。第三部分是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难点是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法建议
教师要先复习三角形的特征,能画出并指出各种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底和高,再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为解决三角形面积公式做铺垫。
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前,先用数方格求面积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联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启发提问:能不能也把今天学习的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其它图形?首先利用书后材料剪下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按照书中安排的层次,先研究把两个直角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不同图形,重点解决为什么不把它们转化成三角形的道理。这样在研“两个锐角三角形”时,就不会转化成没学过面积公式的图形,第二层中要注意解决旋转的问题,为了便于理解,可借助课件,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第三层次则由学生自主探索完成,通过以上(三种不同情况)转化前后的对比,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重点提问为什么要除以2?由于已有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关于三角形面积公式和字母公式就可由学生自己解决了。
本节课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操作中学会新知。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
2016年三年级下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六年级数学毕业考试题(二)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商中间有0除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之单一标准》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等量代换》教案
六年级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3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三》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答案
小升初数学升学模拟试卷(人教版)
北师答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租船(一)》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二》教案
2016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五》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数豆子》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解析
六年级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14
新课标三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2)
小升初数学基础试题模拟检测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暑假作业答案
16年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暑假作业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毕业分类测试题
2016年小学五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答案
小升初数学填空试题必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用七巧板拼一拼》教案
2016年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图形)》教案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教案
六年级数学毕业考试题(基础)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