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5~96页的内容和做一做的题目,练习十九的第1、3、5、6、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
一幅比例尺是的教学大楼平面图.
教具准备
一、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比的意义和性质.
教师:在学习比的意义时,我们已经知道有时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两个数的比来表示.那么,比的意义是什么呢?举例说明比的各部分名称.(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例如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3比2,记作3∶2,其中3是前项,2是后项,∶是比号,并且后项不能等于零.)
教师:两个数的比能不能写成分数形式?(3∶2可以写成,仍读作3比2.)
教师:两个数的比能不能求出它们的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3∶2==1)
教师: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比、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成下表:
比
除法
分数
联系
3∶2=1.5
┆┆┆ ┆
前比后 比
项号项 值
32=1.5
┆┆┆ ┆
被除除 商
除号数
数
分 子3
分数线─=1.5
分 母2 ┆
分
数
值
区别
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是一种运算
是一种数
教师:想一想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O除外),比值不变.)
教师: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师:什么是比例?并举例说明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例如:5∶6=20∶24,其中5与24叫外项,6与20叫内项.)
教师: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例如:5∶6=20∶24,524=620.)
教师: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
例1解比例(1)12∶x=8∶2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明解比例的根据是什么.
3.做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的题目.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要说明能组成比例的理由.
第2题,先让学生说明1.4是甲数除以乙数的商,还可以表示什么?(表示甲数和乙数的比的比值.)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比值是1.4的甲数和乙数的比有多少.例如:14∶10,7∶5,28∶20,35∶25等等.教师问:为什么有多种答案?(因为1.4可以看成甲数和乙数的比的比值,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O除外),比值不变,所以会有多种答案.)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求比值和化简比
例2求比值:
教师:在做题过程中,要思考解题时用的是什么方法?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两者有什么区别?
学生做完后,教师边提问,边板书,整理成下表:
一般方法
结果
求比值
化简比
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 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O除外). 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教师: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分数,要化简比时也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解答.例如:
注意:化简比的结果要是一个比,而且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96页做一做的题目.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比例尺
教师出示一幅教学大楼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后提问:
(1)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比例尺是.)
(2)这个比例尺表示的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如果实际距离是1米,图上距离就是1厘米.)
(3)比例尺除了写成1100以外,还可以怎样表示?(可以写成1∶100,还可以在线段上标出1厘米的长度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教师让学生做教科书第97页上面做一做的题目.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九的第1、3、5、6、8题.
2010届中考数学解直角三角形应用
2010届中考数学题型专项训练1
2010届中考数学基础热点专题6
2010届中考数学函数的综合应用复习题1
2010届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复习题
2010届中考数学基础热点专题7
2010届中考数学分式复习
2010届中考数学热点专题突破训练2
2010届中考数学分类讨论在相似形中的应用专题指导
2010届中考数学几何证明复习题
2010届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复习题
2010届中考数学基础热点专题13
2010届中考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
2010届中考数学菱形的判定专题辅导
2010届中考数学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010届中考数学专题复习2
2010届中考数学专题复习4
2010届中考数学基础热点专题12
2010届中考数学复杂线段比例式和等积式证明举例
2010届中考数学基础热点专题10
2010届中考数学创新题型复习指要
2010届中考数学专题复习3
2010届中考数学构造函数模型解有关获利问题
2010届中考数学热点专题突破训练1
2010届中考数学基础热点专题1
2010届中考数学作图题复习训练
2010届中考数学专题指导
2010届中考数学基础热点专题9
2010届中考数学基础热点专题5
2010届中考数学几何初步及平行线复习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