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比例各部分名称,组比例。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 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提问:什么是比?一辆汽车4小时行160千米,说出路程和时间的比。
2、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 : 4.5:2.7 10:6
二、 新授
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在过去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一个的知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 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从上不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
(1)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结果后,师指出: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可以用等号将两个比连起来写成下面的等式。
板书:80:2=200:5 或 =
师:这样的式子,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做比例。
(2) 口答
A、把复习第2题中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起来。
B、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什么?
C、根据刚才的回答,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3) 小结。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这两个比相等。
B、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的两个比就不能组成比例。
(4) 练习,课本第10页做一做。
2、 比例的基本性质。
(1) 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例题:80:2=200:5
并自学课本
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的项?什么叫前项?什么叫后项?什么叫内项?什么叫外项?这四项分别在等号的什么位置?
(2) 说出下面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6:10=9:15 8:3=3.2:1.2 1/3:1/6=16:8
(3) 计算:上面比例中的外项积与内项积。
(4) 引导学生观察每个比例中的计算结果,发现这两个乘积有怎样的关系?
师: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
(5)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性质
三、 巩固练习
1、 完成第2页的做一做。
2、 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第1题,
四、 总结
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什么?
2、 怎样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五、 作业
1、 完成练习四的第1-3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北师大版数学一上《分苹果》课本练习情境创设过程
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数学
人教版数学二上《8的乘法口诀及求商(二)》教案
苏教版高二上册数学算法案例教学计划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读数写数
小学奥数之鸡兔同笼问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的加减随堂测试:冀教版
2016年小升初数学检测题试卷
苏教版高二上册数学算法的含义教学计划模板
数学家的故事:拉普拉斯
7月、8月31天的由来解密
精选小升初数学重点中学真题练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苹果》同步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
青岛版(五年制)二上《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案例 让经验在活动中积累,提升—对于“优化”一课的思考
小升初数学常考算术规律公式总结
亲子数学小游戏:扑克牌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数一数》导学案教学案
2016年小升初数学综合检测试卷
沪教版高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模板: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人教版二上册《8的乘法口诀及求商(一)》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上册《8的乘法口诀及求商(二)》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一数》教案教学设计附板书
复习小升初数学约数与倍数知识重点
精选小升初数学性质和规律复习资料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同步练习
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的应用随堂测试:冀教版
2016年小升初数学解方程知识点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