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4页。
教学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
2.求出下面每个比的比值。
12∶16 ∶ (板书)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出示教材第32页的四幅图,请同学说说图的内容。找一找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东西。
把图变换成四面国旗的画面,每面国旗标注了长和宽的尺寸。
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提问:根据求出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教师边总结边板书: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等式:
2.4∶1.6 = 60∶40 或= (板书)
像这样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我们已经知道组成一个比的两个数分别叫做这个比的前项与后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也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师:在图上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
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请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将组成的比例分类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结合板书归纳:根据同学们找的结果,我们看到,这四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都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都可以组成比例。同样,这四面国旗的宽与长的比值也都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宽与长的比也都可以组成比例。另外我们还发现每两面国旗的长与长的比值与宽与宽的比值也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长与长的比,与宽与宽的比也可以组成比例。根据两个相等的比可以组成比例,从四面国旗的尺寸中,我们可以组成许多个比例。
三、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观察黑板上的比例式,你能发现比例的内项与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并在比例式下板书如下,并说明: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WORD教案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WORD教案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整理书包》WORD教案2
北师大[2012]版数学一上《前后》word学案
北师大[2012]版数学一上《五位置与顺序》word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可爱的企鹅》WORD教案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WORD教案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文具》WORD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理书包》WORD教案
庄河市第二实验小学一年级上册《跳伞表演》WORD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室》WORD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有几辆车》WORD教案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乘车》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美丽的田园》WORD教案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小猫吃鱼》WORD教案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左右》WORD教案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摘果子》WORD教案2
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小学北师大版上册《捆小棒》教学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德惠市沃皮中心校一年级上册《跳伞表演》表格式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小猫钓鱼》表格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室》WORD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左右》WORD教案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有几支铅笔》WORD教案
北师大[2012]版数学一上《乘车》word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WORD教案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摘果子》WORD教案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上下》WORD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WORD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