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教学内容:P39~41 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过程:
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
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千米,2小时行驶180千米,
3小时行驶270千米,4小时行驶360千米,
5小时行驶450千米,6小时行驶540千米,
7小时行驶630千米,8小时行驶720千米
(1)出示下表,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时间
路程
填表,思考:在填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板书)
(2)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知道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即: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2、教学例2:
(1)花布的米数和总价表
数量
1
2
3
4
5
6
7
总价
8.2
16.4
24.6
32.8
41.0
49.2
57.4
(2)观察图表,发现什么规律?
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总价/米数=单价(一定)
3、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1)比较例1、例2,思考并讨论: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点?
(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3)看书P39,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4)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
x/y=k(一定)
(5)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表示正比例的式子想一想: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看书P40例2。
(1)题中有几种量?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体积和高度的比的比值是多少?这个比值是什么?是不是一定?
(3)它们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4)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5)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厘米,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225立方厘米的水有多高?
三、课堂小结:
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怎样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四、课堂练习:
1、P41做一做
2、P43~44练习七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能力训练三
六年级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练习五
圆柱与圆锥专项练习卷一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倒数的认识》过关练习题
六年级百分数应用题练习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题(一)
六年级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练习六
六年级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练习二
2013年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分析
小学六年级奥数下册:综合题选讲(一)习题
六年级数学比例尺测试题
六年级数学易错题专项练习——应用题(一)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整数》过关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三)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人教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混合运算和简算》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易错题专项练习——选择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过关练习一
(人教)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山东滨州无棣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检测及答案
圆柱与圆锥应用题专项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数应用题练习
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分析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计算专项训练
六年级数学百分数应用题综合训练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五)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二)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