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教学内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二、新知:
1、出示课题:
2、教学补充例题
出示表1
路程(千米)
5
10
25
50
100
时间(时)
1
2
5
10
20
表2
速度(千米/时)
100
50
20
10
5
时间(时)
1
2
5
10
20
分组讨论、交流:说一说怎样想的,同时填空。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速度 =时间
判断: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3)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3、比较正比例、反比例的关系
正反比例的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不同点:正比例使变化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变化相反,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相对应的每两个量的积一定。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判断单价、数量和总价中的一种量一定,另外两种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
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总价一定,数量和单价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2.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除数一定, 和 成 比例。
被除数定, 和 成 比例。
(2)前项一定, 和 成 比例。
(3)后项一定, 和 成 比例。
(4)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三总量,如果长是一定的,宽和面积成正例关系。这三种量再什么条件下还能组成比例关系,是哪种比例关系。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
教学重点:能判断正、反比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不连续进位加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直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减应用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地砖的周长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第二种分法(二)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法的验算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除法竖式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图形和变换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我们赢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除、减除应用题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四边形的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99乘法口诀表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3册第四章-表内除法应用题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续进位加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8的乘法口诀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2、3、4的乘法口诀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