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比例 教案设计资料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解比例 教案设计资料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解比例 教案设计资料

解比例 教案设计资料

2016-10-25 收藏

教学目的:

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重点:解比例的方法。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解比例什么叫做解比例呢?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二)、学习探索:你会用什么方法呢?(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1、教学例2。出示例2:解比例 3:8=15:X。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教师板书:3X=815。问:这变成了什么?(方程。)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求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在3X前加上:解:)问:怎样解这个方程?教师适当补充(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X看作一个因数,因为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可以求出X。)和解题的技巧:板书;X= X=40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2、教学例3。出示例3:解比例 = 提问:这个比例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就得出方程。)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然后板书:4.5X=90.8问:这个方程你们会解吗?

3、总结解比例的过程。提问: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三)系列训练:

1、做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练习一的第4、5题。

(1)做第4题的第(6)题时,要提醒学生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做。做完后,选二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求解的。

(2)第5题。

3、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第8*、9*题和思考题 傲第8*题的第(1)题。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现在这道题是知道两个积相等,如果我们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外项,那么右边的两个数就应作为比例的内项。这样就能推出比例式了:如果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内项。那么右边的两个数就应作为比例的外项。世可以推出比例式。写完后,教师板书出来。如果把3、40作为外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3:8=15:40 40:15=8:33:15=8:40 40:8=15:3如果把3、40作为内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15:3=40:8 8:40=3:1515:40=3:8 8:3=40:15

(四)布置作业:完成P5第6、7题。 板书设计:解 比 例例2:解比例3:8=15:X。 例3:解比例 = 解: 3X=815 解:4.5X=90.8X= X=1.6X=40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