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熟练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灵活的解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求解由小正方形拼合成的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拼合处与周长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周长
2.长方形周长公式
3.正方形周长公式
二、运用平移、翻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形状,巧算周长。
1.移动哪几根火柴,就能使它变成正方形?怎样移?
火柴的总根数变没变?周长是多少根?你是怎样算的?
2.下面各图形行、列之间点与点的距离都是一厘米,几号图形的周长与其它3个不同?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有些图形通过将线段平移或翻转,可转化成标准的长方形、正方形,从而便于计算他们的周长。对于这些图形,这是一个巧方法。
三、重新认识长、宽或去掉拼合处的边,巧算周长。
1.求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14=4(cm)
2.用2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正方形的2倍吗?(拼一拼,算一算)
(2+1)2=6(cm) 42-12=6(cm)
(板书:去掉拼合处的边)
3.你能用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并算出它们的周长吗?
①(4+1)2=10(cm) ②24=8(cm)
①44-23=10(cm) ②44-24=8(cm)
问:(1)为什么图②的周长比图①的周长小?(讨论)
(板书:拼合处越多,周长越小)
验证结论
(2)4个小正方形还可以怎样拼?你能想出与众不同的拼法,并算出它的周长吗?(反馈)
(3)你发现了周长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四、综合练习
1.两个长7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怎样拼周长最大?
2.有两个相同的长方形,长7cm,宽3cm,如图叠放,求图形的周长。
(1)指一指周长是哪一部分。
(2)拼一拼,算一算。
(3)选择答案:
①平移,翻转74=28(cm)
②(7+3)2=20(cm)
202-32=34(cm)
③7-3=4(cm)
(7+3+4)2=28(cm)
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结论。
比较:哪种方法最巧?
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用7张边长都是3cm的正方形纸,这样叠放,求周长,怎样求最简便?(21页7题)
2.23页6题
五、板书设计:
《分类》课堂实录
《积的变化规律》课堂实录
《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课堂实录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课堂实录
“圆锥的体积”教学实录与评析
《9的乘法口诀》课堂实录
《圆的周长》课堂实录
《千米的认识》课堂实录
《有余数的除法》课堂实录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
《口算乘法》课堂实录
《加减法的估算》课堂实录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实录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课堂实录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实录与评析
《6和7的加减法》教学案例
《6的乘法口诀》课堂实录与评析
《倍的认识》教学实录
《长方形周长》课堂实录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2)
《笔算乘法》课堂实录
《观察物体》课堂实录
《5以内的加法》课堂实录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实录
《万以内数的认识》课堂实录
《5的乘法口诀》课堂实录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实录
《平行与垂直》课堂实录片段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