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真正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
23= 25= 42= 51=
53= 43= 55= 14=
2.列式计算.
(1)3个4相加是多少?
(2)5个2相加是多少?
3.师:大家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学会了计算相应的式子题和文字叙述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看谁能够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4.教师板书课题:应用题
新授
1.出示例8(教师板书)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2.分析解答例8
(1)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各是什么?用小圆片摆一摆,表示出题目中的意思.
学生可以答出:每个人浇4棵,有了3个人,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一个学生说,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贴小圆片.)
(2)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树应该怎么想?(学生回答:每个人浇4棵,也就是1个4棵,有3个人浇树,就是浇了3个4棵.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3)问:要求3个4棵是多少,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该怎样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43=12(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
3.进一步理解例8算式的意义.
师问: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中的4表示每个人浇了4棵树,也就是一份是4,算式中的3表示有3个人再浇树,也就是有相同的3份,算式中的12表示3个人一共浇了12棵树,也就是3个4是12.)
4.讲解例9
(1)出示例9(教师板书例9)
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角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2)师:读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贴:
(3)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多少分应该怎样想?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列式?说说为什么? (分小组讨论)
(4)汇报解答方法.(小组同伴分工完成下面的任务:一人负责口头列式,一人负责板书列式,一人负责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5)再次说明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算式里的5表示每个扣子5角,3表示买3个扣子,一共是3个5角,要求3个5角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
教师要求:
(1)在规定的时间里,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能完成几道题就完成几道题.
(2)如果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了所有的题目后,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乘法解答的;这几道题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这几道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如果每一道题都能用两种方法解答,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归纳质疑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1、乘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迅速的计算.
2、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
3、求几个几还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但是用乘法计算起来比用加法计算更简便.
4、我们已经学习了求几个几 的文字叙述题和应用题.其实把文字叙述题加上不同的事情就是不同的应用题.
布置作业(略)
农村初中普通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
2017-2018学年初三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小结 精彩而有意义的数学教研组活动
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老师工作故事 俯下身,寻找美丽
取舍 转化 融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分享课》授课反思
中职数学教育中的美育
2017-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老师下学期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组备课组长经验分享及工作措施
2017-2018学年数学教研组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四年级数学寒假实践作业总结
2017-2018学年一年级数学教研组上学期工作总结
2017-018学年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小学数学教研组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瑞锦小学2017-2018年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期末评价方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微课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和高校数学教育的整合
四年级数学学科自主评价方案
《铅笔有多长》教学案例 ——基于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2017-2018学年数学教研组下学期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九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四年级数学备课组下学期工作计划
《百分数》听课反思
小学数学教育存在问题和对策
2018春季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老师心得 “数学不好”标签会导致数学真的不好
小学一年级老师、数学备课组组长个人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工作反思 学习中数学纠正错题的益处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