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3、使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得的较大的发展。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熟记7的乘法口诀,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学准备:每小组准备7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那么要算出2个星期有多少天?3个星期有多少天?5个星期有要算出几个星期有多少天?怎样算最简便呢?如果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你就能很快地回答出来。(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猜测一下7的乘法口诀会有几句?7的乘法又有什么特点?(学习之间相互交流)
2、请同学们试着自己动手一组七巧板拼成一个图案,然后再与同桌交流,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请每小组挑选最满意、最美的图案,上台讲讲拼得像什么,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用实物投影展出7个拼好的图案。
师: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智慧拼摆了这么多优美的图案,那么你们能根据这七个图案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并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试试看能编几句就几句。
4、小组分工,合作探究,如有的说乘法算式,有的写乘法算式,有的编乘法口诀等。
5、最后整理出7的乘法口诀。
师生交流:
1、学生分小组进行汇报根据七巧板的图案,写出了哪些乘法算式?编出了几句口诀?
2、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下面内容。
乘法算式乘法口诀
71=771=7一七得七
27=72=二七()
37=73=三七()
47=74=四七()
57=75=五七()
67=76=六七()
77=七七()
3、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表格中的内容,老师指着一个图案问:
拼一个图案用了7块七巧板,是几个7?乘法口诀怎样编?
摆两个图案要几块七巧板?是几个7?对应的乘法算式和口诀是什么?
4、说一说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的七巧板的块数?所用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
5、拼6个图案需几个七巧板?可以用哪一个算式来表示?所用乘法口诀是哪一句?
6、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它表示摆几个图案所需七巧板的块数?应该对应哪个算式?对应哪句乘法口诀?
7、哪句口诀能很快算出摆7个图案所需七巧板的块数?应该对应哪一个算式?
8、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为什么7的乘法口诀每相邻两句的积都相差7呢?
学生活动:
1、拍手读7的乘法口诀。
2、你最喜欢哪一句口诀?不知道四七多少,怎么办?谁能想个办法?
3、熟记口诀。
同桌拍手背四人小组背开火车背集体拍手背
三、巩固练习,实际应用
1、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抢答游戏。
2、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看图写算式。
3、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和第4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受?
请同学们下课调查一下,我们生活中有哪能用到7的口诀的具体事例?
五、随堂练习
六、拓展性学习
□+◎+□=45□=()
□+◎=35◎=()
◎+○=45○=()
浅谈六年级数学教学的体会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策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浅析小学数学课利用信息化技术PK传统教学法的优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认识》同步试题
作业批改中使用评语的点滴体会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材料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题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实力评测试卷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在应用题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师随笔 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数学学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质量检测试卷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放下花架子,追求课堂教学实效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水平能力测试卷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习惯及思维品质?
纵向数学化:数学学习的必由之路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水平检测试卷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同步试卷
五年级下册数学解方程随堂检测题西师大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与代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精益求精,一切为了孩子!” 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学习心得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小感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后练习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手口动起来,让数学的微风吹进来-关于小学数学教研实践的总结汇报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