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小学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22)
211. 快车与慢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已知慢车从乙地到甲地用12。5小时,慢车到甲地停留半小时后返回,快车到乙地停留1小时后返回,那么两车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共需多少时间?
212. 某造纸厂在100天里共生产2000吨纸,开始阶段,每天只能生产10吨纸。中间阶段由于改进了技术,每天的产量提高了一倍。最后阶段由于购置了新设备,每天的产量又比中间阶段提高了一倍半。已知中间阶段生产天数的2倍比开始阶段多13天,那么最后阶段有几天?
213. 有一座山里有若干个大和尚和若干个小和尚,已知7个大和尚每天共吃41个馒头,29个小和尚每天共吃11个馒头,而平均每个和尚恰好每天吃一个馒头,那么在这座山里至少有几个和尚?
214. 某校毕业生共分9个班,每班人数相等。已知一班的男生比二、三班的女生总数多1;四、五、六班三个班的女生总数比七、八、九班三个班的男生总数多1,那么该校毕业生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
215. 一自行车选手在相距950千米的甲、乙两地间训练。他从甲地出发,去时每90千米休息一次,到达乙地后休息一天,再沿原路返回。返回时,每100千米休息一次。他发现恰好有一个休息地点与去时的一个休息地点相同。问这个地方距离甲地有多远?
216. 汽车拉力赛有两个距离相等的赛程。第一赛程由平路出发,离中点26千米的地方开始上坡;通过中点行驶4千米后,全是下坡路;第二个赛程也是由平路出发,离中点4千米处开始下坡;通过中点继续前进行驶26千米后,全是上坡路。已知某赛车在这两个赛程中所用的时间相同,第二个赛程出发时的速度是第一赛程出发是速度的5/6,而遇到上坡时速度就要减慢25%,遇到下坡时速度就要增加25%。那么,每个赛程的距离各是多少千米?
217. 甲、乙两个仓库,乙仓库原有存货1200吨。当甲仓库的货物运走7/15,乙仓库的货物运走1/3以后,再从甲仓库取出剩下货物的10%放入乙仓库,这时甲、乙两仓库中的货物重量恰好相等。那么甲仓库原有存货多少吨?
218. 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6小时后相遇在C地,如果甲车的速度不变,乙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且两车还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的地点距离C地12千米;如果乙车的速度不变,甲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且两车还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地点距离C地16千米。甲车原来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19. 姐妹两人同时出发从甲地到乙地,妹妹走前半段路程每小时行3千米,走后半段路程每小时行6千米;姐姐在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中,前半段时间是每小时行3千米,后半段时间是每小时行6千米。她们两人能同时到达乙地吗?为什么?
220. 今天长途班车比往常早到站了。汽车站立即派人骑自行车将随班车的邮件送往邮局,自行车走了半小时,遇到邮局派出取邮件的摩托车,车手接过邮件后,一点也不耽搁掉头就返回邮局,结果比往常早到了20分钟。如果摩托车每天去车站取邮件的出发时间和行驶速度都一样,那么今天长途班车比往常到站时间提前了几分钟?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六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题型归纳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心理分析
比例的基本性质--由一次失败的应对带来的思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让数学由“静”变“动”
读李烈《我教小学数学》有感
如何科学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
低年级数学怎样惊醒合作学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情学情分析
如何优化数学教学效果
生活化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转化学困生学好数学
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公式概念
“数学运动会”教学随笔
数学课堂教学不可忽视身边的资源
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常见的一些术语
新课程理念下统计与概率教学研讨
培养学生的检验习惯
数学猜想在课堂中的应用
浅析小学生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数豆子”教学随笔
小学数学期末复习方法
开放式数学教学不仅仅在课中
小学数学教学中抓好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课堂的处理
让学生体验数学课堂的乐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日记11篇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