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反比例的意义练习题
二、成反比例的量
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 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 X 和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K 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
反比例关系的式子可以表示为 X•Y=K(一定)
2.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举例(1)大米的质量一定,每袋质量和袋数成反比例。
(2)教室地板面积一定,每块地砖的面积和块数成反比例。
(3)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
反比例关系也可以用图像来表示。
表示两个量的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点所连接起来是一条曲线。
图像特征不要求掌握。
4.小结。 说一说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
例1、(反比例的意义)下表是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时,每小时加工零件个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这两种量有什么关系?
作图:
分析与解:(1)从上表可以看出,表中有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加工的时间两种量。(2)从左往右看,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扩大,加工的时间反而缩小;从右往左看,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缩小,加工的时间反而扩大。所以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3)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相对应的加工的时间的积都始终不变,如20 × 12 = 240,30 × 8 = 240,40 × 6 = 240……而这个积就是这批零件的总个数。
通过观察和计算,我们发现: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加工的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随着加工的时间变化而变化,但无论它们怎么变化,相对应的积是一定的,有这样的关系: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 × 加工的时间 = 零件的总个数(一定)。
所以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加工的时间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点评: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和正比例一样,分三步:一看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两种量;二是看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是不是也随着变化;满足了前面两个条件,再看它们的乘积是否一定,进行判断。不要省去任何一步。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来表示:xy = K(一定)。
例2、(判断是否成反比例)总产量一定,每公顷的产量和公顷数是不是成反比例?为什么?
分析与解:根据反比例的意义,看两个变量的乘积是否一定,如果两个变量的积一定,那么这两个变量就成反比例,反之,则不成反比例。
每公顷的产量和公顷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与总产量有下面的关系:
每公顷的产量 × 公顷数 = 总产量(一定)
所以每公顷的产量和公顷数成反比例。
例3、(辨析)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成反比例。
分析与解: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成反比例,关键是看两个变量的乘积是否一定。很明显,和一定,两个加数的积是变化的,所以它们不成反比例。
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不成反比例。因为它们的积不一定。
点评:有些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但它们不是积一定,也不是比值一定,它们就不成比例。像这样的还有:人的跳高高度和身高;减数一定,被减数和差等。
例4、(综合题1)(1)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2)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分析与解:判断时可以用列表的方式列举数据,也可以根据计算的公式来推导。
(1)因为长方形的长 × 宽 =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所以长和宽成反比例。
(2)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 2 ,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宽的和一定,但不是积一定,所以长和宽不成反比例。
例5、(综合题2)分别说明大米的总千克数、每天吃的千克数和天数这三种量中,每两种量的比例关系。
(1)大米的总千克数一定,每天吃的千克数和天数;
(2)每天吃的千克数一定,大米的总千克数和天数;
(3)天数一定,大米的总千克数和每天吃的千克数。
分析与解:在大米的总千克数、每天吃的千克数和天数这三种量中,当某一种量一定时,另外两种量可能成正比例关系,也可能成反比例关系。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式来判断。
(1)因为每天吃的千克数 × 天数 = 大米的总千克数(一定),所以大米的总千克数一定时,每天吃的千克数和天数成反比例。
(2)因为
= 每天吃的千克数(一定),所以每天吃的千克数一定时,大米的总千克数和天数成正比例。 (3)因为
= 天数(一定),所以天数一定时,大米的总千克数和每天吃的千克数成正比例。
练习:
1、仔细观察每张表格,思考表格中两种量之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表格1
表格2
表格3 用60元钱购买笔记本,笔记本的单价和可以购买的数量如下表:
2、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每本25页,可以装订400本。如果要装订500本,每本有X页。
题中( )量一定,关系式:( )○( )=( )(一定),( )和( )成( )比例。
3、一间会客室地面用边长0.3米的正方形地砖铺,需要640块。如果改用边长0.4米的正方形地砖,需要Y块。
题中( )量一定,关系式:( )○( )=( )(一定),( )和( )成( )比例。
4、在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这三种量中
当底面周长一定时,( )与( )成( )比例;
当高一定时,( )与( )成( )比例;
当侧面积一定时,( )与( )成( )比例。
5、在被除数、除数、商这三种量中,
当( )一定时,( )与( )成正比例;
当( )一定时,( )与( )成反比例;
6、当 a × b = c( a、b、c 为三种量,且均不为0)。
( )一定,( )与( )成( )比例;
( )一定,( )与( )成( )比例;
( )一定,( )与( )成( )比例;
7、判断。
(1)、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
(2)、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
(3)、X和Y表示两种变化的相关联的量,同时5X-7Y=0,X和Y不成比例。( )
(4)、分数的大小一定,它的分子和分母成正比例。 ( )
(5)、在一定的距离内,车轮周长和它转动的圈数成反比例。 ( )
(6)、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就成反比例。 ( )
(7)订阅《小学数学评价手册》的份数与所需钱数成正比例。 ( )
(8)在400米赛跑中,跑步的速度和所用时间成反比例。 ( )
(9)工作总量一定,已完成的量和未完成的量成反比例。 ( )
(10)正方体的棱长和体积成正比例。 ( )
(11)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成反比例。 ( )
(12)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成正比例。 ( )
8、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装配一批电视机,每天装配台数和所需的天数( )。
(2)、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 )。
(3)、水池的容积一定,水管每小时注水量和所用时间( )。
(4)、房间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和铺砖的块数( )。
(5)、在一定时间里,加工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和加工零件的个数( )。
(6)、在一定时间里,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加工零件的个数( )。
9、思考:明明三岁时体重12千克,十一岁时体重44千克。于是小张就说:“明明的体重和身高成正比例。”你认为小张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0、某造纸厂每小时造纸1.5吨,2小时、3小时┈┈各造纸多少吨?
(1)把下表填写完整。
(2)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中描出造纸时间和造纸吨数对应的点,再把它们连起来。 吨数/吨 )造纸吨数与造纸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4)根据图像判断, 5小时造纸多少吨?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激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
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法课后练习题第二学期
沪教版四年数学下册《四则运算》综合试题
2016中考数学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2016年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法同步练习题第二学期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中考数学考前必做专题试题图形的展开
2016中考数学一模复习指导不容忽视的检查小技巧
一年级数学读数、写数练习题第二学期(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检测题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2016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必做试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运算专项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能力测试卷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课后练习题精选
西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四则混合运算》同步练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中间有0的数的写法和读法》课后反思
中考数学一模模拟试题练习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多一些、 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后反思
精选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厘米课后检测题浙教版
信息技术与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的有效整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同步试题
如何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后反思
浙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厘米课后练习题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减法随堂检测题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测试卷
人教版四年数学下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试题
浙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量长度随堂检测题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大小》教后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