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8
收藏
小升初的学生们,面对升学考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进入考场前,先来学习一下小升初数学考试的技巧:
小升初数学考试技巧之一:考试完不要对答案
每一场考试结束之后不要对答案,考完的课程就不要再理会了,全心全意地准备下一场考试。
小升初数学考试技巧之二:使用适合学习所处阶段的考试技巧
一般的,学习处于不同阶段,例如在初级阶段,你应该采用相对固定的、适合这个学习阶段的考试技巧。对于你总结出的考试技巧,你要在考试中尽量执行,考试时不要因感到考试题目简单而冲动,也不要因感觉考试题目太难而乱了阵脚。
初级阶段者考试时碰到某道没有把握的题目,用逻辑推断、考试技巧、“直觉”得出的结论都不同时,一般的,要以考试技巧得出的结论为正确的答案。这是因为初级阶段者往往知识掌握的不好,判断能力不行,直觉能力不够。中级阶段者考试时碰到某道没有把握的题目时,用逻辑判断、考试技巧、“直觉”得出的结论都不同时,往往应该以逻辑推断的结论为正确答案。而高级阶段者,可以把“直觉”作为判断标准。
小升初数学考试技巧之三:拿到试卷后是否整体浏览一下
拿到试卷之后,可以总体上浏览一下,根据以前积累的考试经验,大致估计一下试卷中每部分应该分配的时间。
小升初数学考试技巧之四:安排答题顺序
关于考试时答题顺序,一种策略是按照试卷从前到后的顺序答题,另外一种策略是按照自己总结出的答题顺序。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你必须非常清楚每部分应该使用的最少和最多的答题时间。
按照自己总结的答题顺序:先做那些即使延长答题时间,也不见得会得分更多的题目,后做那些需要仔细思考和推敲的题目。例如,数学先做会做的题目,再做难题,所谓难题,就是你思考了好几分钟仍然无法做出的题目。再例如,英语和语文,你可以先把填空、选择、作文等题目做完,然后再做阅读题目。
小升初数学考试技巧之五:确定每部分的答题时间
考试时能够做完的课程:对于那些每次考试能做完的课程,例如英语、历史等课程,你可以按照每部分考试分值的比例,确定每部分做题的时间。例如选择题占20%的分数,你就必须在20%的考试时间内做完选择题。然后,你再根据每次考试之后的得分情况,仔细分析是否可以在保证准确的情况下将某些部分的做题时间压缩,这样,你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做相对花时间长的部分。
小升初数学考试技巧之六:不假思索、条件反射。
《一元二次方程》基础知识点精选练习题(含答案)
初一数学上正数与负数 优秀教学课件
27.1 图形的相似2 PPT课件
八年级上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3课时)教案
1.1正数和负数 同步练习2
27.2.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 课件
1.1七年级上正数和负数 课件(第一课时)
数学课件PPT_认识形状
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 PPT课件
新人教版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1课时)学案
七年级上册 1.1正数和负数 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2课时)课件
八年级上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1课时)教案
1.1正数和负数 同步练习1
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4 PPT课件
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课件(3)
新人教版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2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1课时)同步练习
26.1 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课件
13.1 轴对称 PPT课件1
13.1 轴对称 PPT课件2
1.1正数和负数 试卷一(含答案)
26.1 二次函数 PPT课件
13.1 轴对称 PPT课件3
2015七年级数学上册 1.1《正数和负数》人教版教案
26.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1 课件
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 PPT课件
八年级上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3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3课时)学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