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的创造性教学之我见_心得交流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课堂的创造性教...
首页>教学经验>心得交流>小学数学课...

小学数学课堂的创造性教学之我见

2011-07-28 收藏

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早在三十年代就曾提出“教师要创造性的教,学生要创造性的学”。因此,研究和倡导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主要目标的创造性教学,已经成为教学领域中的主旋律。而在众多的涉及的方面中,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显为突出和重要。创造性教学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经历创造性解决问题并求得自身发展的过程。教师转变传统的观念,正确认识创造型学生的特征何等重要,它是正确培养创造性教学的起点。创造型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及复杂的教学现象进行反思,并不断形成自己独立的教学方式。

一、树立创造性课堂的教学意识。

创造性教学需要创造型教师,就是需要具有鲜明个性的教学人才,也就是需要着眼于发现并发展学生要天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教学素质。学生的心灵自由和心灵世界的独特性决定不能用传统的教育观,以统一的模型化的目标要求学生,依据一个规格、一种模型把学生制造成完全符合自己意愿的标准产品。创造性教学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经历创造性解决问题并求得自身发展的过程。对学校教育来说,创造性教学正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掘所有学生(包括差生)的一切潜能。有了创造性教学的这一目标观念,教师就会自觉地研究学生,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使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了这一目标观念,教师就不会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中心,把应对考试作为教学的杠杆和法宝,而会为“创造”而教育;有了这一目标观念,教师就不会按学业成绩把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从而消除偏见、偏爱等阻碍创造性发展的心理因素,满腔热情地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

(二)认识创造性课堂教学主要特征:

(1)情景设置。

将新知识的本质属性嵌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背景中再提出来,引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动机产生的重要根源和主观原因。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去探索、去创造。例如,上好每一节课的引言,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到渗透主体和带入情景的作用。

曾经听过一位教师的课堂导入情景:

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平行”

星期三上午第三节,是一节数学课。第二节一下课,同学们拿好学具就来到多媒体教室。一走进教室,大家就感到新奇:桌椅一改往日“插秧式”摆放,“马蹄形”的座位组成十组。大家很快按照原来小组的顺序就座,看起来很自然。面对面坐着,唧唧喳喳的议论着,今天数学课怎么象要搞联欢活动似的?

“叮铃铃……”

随着上课铃的响起,教室立刻安静了下来。教师健步走进教室,似乎今天精神特别饱满。他微笑着环视了每一小组同学,从他们明亮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惊异、期待的心情。

没有太多礼节,直接开始上课了。

数学课历来被认为是正板正眼的,数学教师在学生眼里总是一副严肃的神态,而学生一开始也就总是严阵以待的样子,等着老师来上课。本堂课一开始就基本改变了这一状态。首先改变了物理环境,桌椅从“插秧式”到“马蹄形”,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创设宽松的交流环境奠定了基础,便于课堂相互接纳,相互倾听。其次,教师的“健步”、“微笑”、“环视”,使学生眼神“明亮”,心情“惊异、期待”,并“挺着腰板”。“没有那么多礼节,直接开始上课了”。教师用非语言的技巧,走出自己的角色,体现了教师的真诚,使自己的形象很快被学生所认同。教学本是沟通与交流,本节课的沟通就此开始。

[page]-->

(2)质疑提问。

创造性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加工、组合、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课例]“笔算乘法”的教学片断(柴小娟执教)

在学生学会口算几十乘几后,教师创设了两只猴子各采14个桃(分两排对应排列;每排都是一筐10个,另一筐4个)的情景,提出“两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个?”的问题,列出算式,引导、鼓励学生思考14×2是怎样算的。学生要相互说自己的算法后,全班踊跃交流:

有的说14×2就是2个14,14加14等于28;

有的说从图上看左边2个10是20,右边2个4是8,合起来是28;

有的说先算2个10是20,再算2个4是8,合起来是28。

教者课堂上不断鼓学生大胆说出心中的想法,对于不合应的回答,教者加以引导。

创造性教学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它发端于问题,行进于问题,终止于问题。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过程的强烈愿望,是创造性教学的闭幕式前提。正是由于问题激发学生去观察、思考、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表现出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力求克服一切困难,发展其创造性人恪。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创设积极的问题情景。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又是教学过程发展的动力。因此,问题情景的创设成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关健环节。在一般教学中,学生通过做作业、做练习等形式解决问题,但他们解决的并非是创造性活动意义上的问题,更多的是在重复教师所教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并没有真正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

(3)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获得非常好的效果。传统的教学以传授为主,经“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思想不承认学生的认识也是具有一种巨大潜在力的能动反映,从而抹杀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的潜在能力。创造性教学就是师生共同探索求知的过程,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引。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结构的材料,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动手操作、实验和发现。这样,他们获得的知识不是空洞和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生动的和丰富的。他们的观察力、独立的探究能力和发现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例]《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片断

在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纸盒,找出长方体的特征后,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小组来制作长方体模型,进而加深对长方体面、棱、顶点特征的认识,下面是两种不同的合作学习方法。

A教学

教师给每组学生准备了12根木条,每4根长度相同,并准备了八个顶点和一张彩色纸。

分组合作,要求:

①用木条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②在长方体框架外面糊上一层彩色纸。

……

[page]-->B教学

教师给学生准备了一些木条,一块橡皮泥和一张彩色纸。

分组合作,要求:

①观察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能否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如果材料不够可以向其它小组调剂,也可以到老师这里来拿,如果有多余的材料可交给老师;

②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③在长方体框架外面糊上一层彩色纸。

……

教例A中,学生虽然能很快制成一个长方体模型,但教师给学生准备的材料捆住了学生学习的手脚,这样的合作学习,根本没有探索性,显然是形式主义,是没有价值的。教例B中,由于教师给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开放的,这样学生就能放开手脚主动去操作、探究,小组里有的找长,有的找宽,有的找高,有的做顶点,有的用纸做面,而合作要求里的“材料不够可以向其它小组调剂,也可以到老师这里来拿,有多余的材料可交给老师”体现了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多创设一些有价值的合作学习的机会,这样才会达到生生互动、互帮互学、共同成长的合作目的。

另外,教师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究活动时,必定经历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其间有探究、尝试、挫折到豁然开朗,对于学生经以知、情、意为基础的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形成有个性的创造性教学。

个性化所反映的是自己的教学艺术与他人的不同,也意味着自己已经超越的自己的以前。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是教师不断地突破他人,创新自我,也意味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对周围同事和以往经验的超越。创造性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要勇于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更具有个性化。扎实的独立教学能力,独立的教学个性特征,使得教师教学的自信增强,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呈现出比较强烈的创造性劳动的意向和行为。要从自己的个性特征出发,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艺术的创新,显现出教学艺术的独创特色,使教学艺术进入个性化的阶段。

总之,在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入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创造性教学,就是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适应教学要求。只有用创造来教会创造;用创造力来激发创造力;用发展变化来使学生适应实现中的发展变化。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让教师称得上“点石成金的妙手”。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