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5
收藏
小学三年级是还属于一个步步跟随老师一起走的阶段,所以老师这个角色很重要,2013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反思。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为了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课前布置学生跟随家长去商场、超市购物,注意观察商品的标牌,以及同学间互量身高,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小数,在教学中老师以学生熟悉的文具价格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所学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学会的能力。
运用1米的直尺这一学生熟悉的实物,根据米和分米、厘米间的进率,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通过板书和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经过“观察——猜想——尝试——初步认识——运用——总结——深化理解”这一系统过程,顺利完成了由整数、分数到小数的自然过渡,并通过拓展练习,让学生将理论认识升华为实践能力,真正理解小数的含义这一核心知识。
3、力求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学中,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把1米分成10份、10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进而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
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过程,达到了“情意共鸣、信息反馈、思维活跃流畅”的佳境界。
4、合理发挥教师的作用。
整节课,我努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的难点环节我在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习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在这份2013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反思中,觉得自己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小数的现实作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尽管在教学中我也有涉及,结合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的陶冶。总之我以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应该用小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后我需在这方面多下工夫。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三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心得交流推荐
大家都在看
2012京教版九上20.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用》word教案
京教版数学九下《平移变换》word教案
京教版数学九下26.2《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word教案
2012京教版九上21.4《解直角三角形》word教案
京教版数学九下《数学应用举例》word教案
2012京教版九上23.2《概率的简单应用》word教案
2012京教版九上22.3《圆的对称性》word教案
2012京教版九上21.2《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word教案
2012京教版九上20.3《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word学案
2012京教版九上22.2《过三点的圆》word学案
北京课改版九上19.3《平行线分三角形两边成比例》word教案1
京教版数学九下《轴对称变换》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九上19.2《黄金分割》word教案
京教版数学九下《圆和圆的位置关系》word教案
2012京教版九上21.3《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word教案
2012京教版九上20.3《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word教案
京教版数学九下26.3《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word教案
京教版数学九下《旋转变换》word教案
2012京教版九上21.1《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word教案
京教版数学九下《第24章圆》word复习教案
京教版数学九下《位似变换》word教案
京教版数学九下《探索数学问题举例》word教案
2012京教版九上22.1《圆的有关概念》word学案
京教版数学九下《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word教案
2012京教版九上19.1《比例线段》word学案
京教版数学九下《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word教案
京教版数学九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九上19.2《黄金分割》word教案1
京教版数学九下《数学应用的一般思路》word教案
京教版数学九下26.1《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word教案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