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作为高一新生,我们升入高中已经又一段时间了,有些同学可能已经觉察到:由于高中数学内容的加深,思维要求的提高,课堂容量的增加,老师讲解课时的减少,学生课后自由安排时间的增加,许多同学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致使成绩下降,甚至影响部分同学的信心。在这里,我给出三大策略,指导高一新生如何预习数学,供大家参考。
策略一、明确预习的动力源泉
预习意义基本有三点:1.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有助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有利于知识系统化;3.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
策略二、预习的基本步骤:读、划、写、查
1.读先粗读一遍,以领会教材的大意
根据学科特点,然后细读。数学课本可分为概念,规律(包括法则、定理、推论、性质、公式等)、图形、例题、习题等逐条阅读。例如,看例题时要求学生做到①分清解题步骤,指出关键所在;②弄清各步的依据,养成每步必问为什么,步步有依据的习惯;③比较同一节例题的特点,尽量去体会选例意图;④分析例题的解题规范格式,并按例题格式做练习题。
2.划即划层次、划重点
将一节内容划分成几个层次,分别标出序号。对每层中重点用★,对重点字、词下面加。,对疑难问题旁边加?,对各层次间关系用=表示等等,划时要有重点,切勿面面俱到,符号太多。
3.写即将自己的看法、体会写在书眉或书边
(1)写段意:每一段在书边上写出段意;(2)写小结:一要概括本书内容,二要反映本节各内容之间的并列与从属关系;(3)例题:在书边说明各主要步骤的依据,在题后空白处用符号或几个字,写出本例特点,体现编者选例意图;(4)变式:对优秀生要求对例题条件、结论变化,由特殊向一般转倾,将有关知识进行横向联系,纵向发展。
4.查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
①合上书本思考下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大意,哪些内容已看懂,哪些内容模糊,哪些内容不懂,需要在什么地方再提高;②对照自学辅导或老师课前拟订的自学提纲,揭露知识的内涵,挖掘知识的本质,沟通知识的联系。简要地用语言能加以表达;③根据课本的练习,做几道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
策略三、预习的关键是处理几个关系
1.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预习时要花费较多的时间,高中阶段有八九门课,门门都预习不可能,可选择1-2门薄弱学科进行试点,有一定经验后再全面展开。
2.预习与听课的关系:预习是听课高效的准备,听课能解决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可以巩固需学知识,千万不可认为预习已懂,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其他事,浪费课堂宝贵时间,影响学习效果,总之要使预习在听课中发挥最大效益,否则失去预习的作用。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评课稿
四上数学优质课《找规律》听课评议发言稿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及重难点突破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评课稿文稿
小学数学公开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听课有感及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第8册《认识小数》评课及心得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时间》听课有感心得体会评课稿资料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听课有感心得体会评课稿
小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通分》听课感想心得体会评课稿范文汇总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人教版经典评课稿
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田忌赛马—对策问题》优秀评课稿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听课感想体会评课稿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评课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材料
一年级下册数学《小兔请客》听课感想心得体会评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十册)全册教案
《通分》听课有感心得评课稿五年级下册资料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观摩课《组合图形的面积》听课有感笔记评课记录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人教版听课反思评课稿
《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听课感想体会评课稿资料
2016—2017学年度春季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真分数和假分数会评课稿五年级小学数学下册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异分母加减法》第10册评课稿
2015春学期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
数学吧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人教版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听课感想体会评课记录
小学数学秋季第一学期二年级上策《统 计》评课稿
2015年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免费下载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听课反思评课稿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