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指导:如何解答哲学主观题_试卷分析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名师指导:如何解答哲学...
首页>教学经验>试卷分析>名师指导:...

名师指导:如何解答哲学主观题

2016-10-25 收藏

纵观近几年的文综考试,由于文综考试模式、题型已越来越成熟,哲学主观题的类型也渐趋稳定。现从设问角度归类总结如下。

第一类

1、设问类型①上述材料中体现了哪些哲理(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②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是如何取得成功的(或如何做的)?③联系材料,简述上述做法的哲学依据。④运用唯物论(或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的知识分析材料。

2、答题要求(1)逐层读懂材料。从每层材料中一一提取能体现哲理信息的句子。

(2)注意尽量从多角度去思考,一般不要局限于一个方面。

以上两点是做好哲学题的共性要求,下面的题型就不再重复要求。

(3)组织答案时一般第一点要明确写出所要运用的哲理(包括原理和方法论)。注意要简明扼要,切忌啰嗦。

(4)组织答案的第二点就是一定要注意结合材料分析。即总结概括体现哲理信息的句子。注意点到为止。

3、高考例题(分别和上述类型一一对应,注意对照体会)

例1(06政治江苏卷)38.材料一:自禽流感发生以来,我国政府启动了整体防控体系,采取免疫、监测、发现、扑杀等对策,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并批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用禽流感疫苗进入临床研究。 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禽流感防控国际合作,并与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禽流感防控国际筹资大会,认真履行防控禽流感的大国责任。

材料二:天花曾是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疾病之一。为了防治天花,人类历经了几个世纪的艰辛探索。公元10世纪,中国医书就记载了接种天花疫苗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危险性很大。到了16世纪,中国医生发现那些得过轻微天花的人,就获得了免疫能力,于是开始接种人痘,这种方法很快传入欧洲,但种人痘仍存在危险。1796年,英国医生发现,得过牛痘的人不会得天花,并且种牛痘比较安全,于是开始种牛痘,以后种牛痘又传入中国。直到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在世界范围内被消灭。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原理?

(3)运用材料二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对防控禽流感应有的态度。

答案:(2)①天花病毒在全球的流行,中外医生在治疗上的相互借鉴,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作用,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从天花的泛滥,到人类经过艰辛探索制服天花,体现了事物的变化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③从天花的肆虐,到接种人痘和牛痘,直至天花的最终消灭,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3)①世界各国防控禽流感的工作是相互联系的,要在加强整个国家防控体系的同时,加强防控禽流感的国际合作。②禽流感病毒的变异和流行有其客观规律,要认识和利用其内在规律,形成防控禽流感的对策。③防控禽流感,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既要充满胜利的信心,又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例2(06政治广东卷)3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最近十年,国际上生产柴油发动机的啧油系统的主流技术从机械式转向电控式。面对这种技术变化,原来我国该行业最大的企业A担心自己无力自主开发出能够达到欧洲标准的技术,无法进入欧洲市场,于是决定与外国企业合资以引进技术。合资的结果是:外国企业控股67%;把企业A的几百名技术人员全部纳入合资企业;还规定企业A其他分公司的同类产品永远不能进入欧洲市场。由于决策失误,目前企业A已经濒临破产。

我国另外一家企业B则决定自主开发电动喷油系统。该企业在不断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无数次实验,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成功开发出了达到欧洲标准的电控喷油系统。现在,其产品打进了欧洲市场,企业蒸蒸日上,成为国内该行业的领头羊。

(2)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技术落后的企业如何才能实现成功追赶?(10分)

答案:①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对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应做全面客观的分析。既要看到我们在技术上与国外同行的差距,又要看到我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实力和潜力,能够在学习外国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3分)

②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敢于创新的勇气与信心,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2分)

③要正确处理内外因的关系。技术落后的企业,在学习外国技术的同时,要重视内因,努力创新。(3分)

④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要在实践基础上反复探索、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成功追赶。(2分)

评分说明:(2)的每个要点说出原理给1分,能够结合材料分析给1分或2分。若不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只简单罗列原理。本小题最高分不得超过4分。

例3(06文综全国卷I)39、(60分)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7)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同时还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简述其中的哲学依据。(10分)

答案:①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构成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所以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②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我们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我国要以更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③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自力更生和对个开放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对外开放要和我国实际上结合起来,自力更生是利用外部条件的前提;中国的发展需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例4(06文综重庆卷)38.(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高校网站论坛上一篇谴责浪费的文章引起强烈共鸣。文章说,有些同学早晨洗漱时任凭自来水哗哗地流个不停;在该校餐厅门口的两个泔水桶里,装着将满的剩余饭菜,不少同学还在将大半碗拉面。大半个馒头往里丢,而食堂窗口上方赫然写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从党中央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后,全国正在展开一场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大学生从反思浪费开始学习节约、注意节约了。

(2)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角度分析材料中的浪费行为。(10分)

答案:①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消费行为反映了个人价值观和消费观的扭曲。我们应当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个人消费观。

②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个人活动既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也对社会发展起推动或阻碍作用。建立节约型社会要求个人厉行节约,浪费行为则不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

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个人的生活作风,更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

第二类

1、设问类型运用某一哲理、观点、关系分析材料。

2、答题要求(1)此类型题由于限定了所要运用的哲理,因而难度较小。答题要求参考第一类型的要求。

(2)关键是掌握此观点的准确内容。

3、高考例题例1(06文综四川卷)38.(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加强三农工作。28个省(区、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全国取消了牧业税。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和对产粮大县及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产1454万吨,达到48401万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

材料二:据业内人士分析,按照当前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平均上涨幅度粗略计算,农资涨价至少使全国农民增加生产性物质投入390多亿元,粮食平均每亩物质投入比2003年增加20多元。──《半月谈》2005年第1期回答:(1)运用认识论原理,说明我国现阶段加大中央财政支农这一决策的合理性。(10分)

答案: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随着实践不断深化和发展。

②这一决策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我国农业实践形成的正确认识。

③这一决策已经对当前农业问题的解决和农业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④这一决策在农业实践中逐渐形成,将随农业发展的实践不断完善。

例2(2006文综北京卷、3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回答: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常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适时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材料二: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制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答案:①效率与公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会受到影响。

效率与公平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一方的合理解决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不能离开效率谈公平,也不能离开公平谈效率。

②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效率与公平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③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重视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解析] 第(2)问是对哲学观点的考查。注意题目要求是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这就要求学生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有哪些内容,然后再和材料结合逐一分析即可。

第三类

1、设问类型①分析说明材料是如何做到(或如何体现)某一观点的;②运用某一观点对材料进行分析。这一类型成为一个非常稳定和非常典型的题型。

2、答题要求(1)要解答好此类题型的关键是,必须明确该观点包含多少知识点。经常用到的如: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矛盾分析法;实践的观点。这些典型的观点,老师一定要总结出答题时的共性的思路。学生遇到此类问题才会心中不慌。

(2)组织答案时,先简明扼要地写出能和材料对应的知识点,然后逐一结合材料简单分析即可。

3、高考例题例1(04天津,39)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了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答案:(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3)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例2(06文综重庆卷)39.(60分)根据图5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国家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将安排103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农村税费改革;鼓励。支持金融组织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继续对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进行调控;继续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8)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对材料四进行分析。

答案: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指导实践,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农业的自我发展是内在根据,国家的扶持政策是重要条件,对其发展起推动作用。③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保持土地经营权30年不变,体现了国家对土地经营政策的稳定性,有利于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促进农业发展。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土地规模经营必须循序渐进,坚持适度原则。

第四类

1、设问类型①直接明确指出,是辨析题。这种辨析题一般有正误混合型、条件正误型和因果关系型等种类。②请运用哲学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或评析上述做法),此类题也属于隐性的辨析题。

2、答题要求(1)辨析题一般都包含着合理和不合理的成分。这就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2)组织答案时,第一点要指出其合理之处,并分析其原因;第二点要指出其不合理之处,并分析其原因。一定让阅题人明确看出你的观点。第三点总结归纳(或补充全面、或指明正确的观点、或应怎样做)。

(3)不论是分析合理之处还是不合理之处,都要遵循哲学观点+材料分析的原则。切忌脱离哲理用白话来分析。

3、高考例题例1(06政治江苏卷)辨析:37.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比劳动更重要。

答案:(1)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作用日益突出。

(2)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因此,我们既要尊重知识,又要尊重劳动。

例2(06政治广东卷)35.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丛飞,一个普通的艺术工作者,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义演数百场,从事义工服务时间达到数千小时,累计捐款捐物价值达300多万元,无私帮助失学儿童、孤儿、残疾人近200人,而他和家人却过着简朴的生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决定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把光明留给了人间。

在丛飞病逝以后,某网站上的网民对他的行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牺牲自己和家人的利益去捐助他人,并不值得颂扬。也有人认为,丛飞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范,是应大力颂扬的,因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请运用人生观、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9分)

答案:(1)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说明。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首位的。(2分)牺牲自己和家人的利益去帮助他人并不值得颂扬的说法,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2分)

(2)丛飞在奉献于社会的同时,实现了自己服务他人的理想,个人也因此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其行为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范,值得大力颂扬。(2分)

(3)两种看法体现了不同的荣辱观,这是由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2分)要确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