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我校举行的公开教学活动中,我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个知识点《做家务》。
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和经验上进行的,因此本节课我尽可能放手让学生通过迁移学习2的乘法口诀。自我感觉比较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注重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
1.在出示主题情境图导入这一环节,我没有笼统地问:在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而是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根据这一提问,仔细观察图,去努力寻找有关数学的信息,从而达到与图充分地对话。
2.在学生根据情境完成表格这一环节,我没有直接把表格抛给学生填,而是先让学生读表格,弄懂表格中每个格子表示的意义,让学生与表格进行了充分的对话,为后面完成表格做了很好的铺垫。
3.在找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时,我没有口述课本中淘气和笑笑说的话,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
二、从生活中引入,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在这节课里,创设小明摆筷子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小棒的实际操作,探索筷子的的双数与筷子的根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编制2的乘法口诀做好准备。很好地发展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数学,在生活中找数学、用数学,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已有学习及生活的经验,从而突破本课重点。
对于乘法口诀学生不完全是一张白纸,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会背2的乘法口诀了,但只会机械背诵,并不知道口诀是怎么来的及口诀的意义。因此本课重点放在编制口诀的方法上。为突破这一重点,从编制2的乘法口诀到记忆2的口诀,自始自终,都是学生主动探索的活动。原想为了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让学生自己看课本上编口诀这一环节,但又因为课本上已经呈现了每个算式及口诀的前半句,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口诀的编法。所以在导学案上设计了:一双筷子是2根,就是几个2?乘法算式怎么列?口诀怎么说?然后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自己编剩下的口诀。当学生编口诀中存在问题时,(26=12的口诀编成六二十二)我又问:学习5的乘法口诀时我们已经知道口诀前半句表示什么?(生答:乘数)两个乘数的位置怎样放?(小数在前大数在后),这样学生重新认识了编口诀的方法,加深了对口诀的理解和记忆。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刚一上课,我就问我们班有哪些同学在家帮助过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小明和你们一样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等,让学生感受劳动是光荣的,无不渗透着思想品德教育。
五、注重课堂宏观调控,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课上一学生突然生病,吐了一桌子,引起全班学生注意,这时我没有慌,及时处理,然后用关心完司霖钥同学,咱们继续上课一句话将学生的注意力扭转回课堂上。
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学生在编口诀这一环节进行小组交流时,给学生的时间太少,交流不充分,学生没做到自己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2.当学生出现了类似4双筷子是2个4的问题时,点拨不到位,学生理解不透彻。我想导学案如果设计成:4双筷子是()根,就是()个2以上情况就不会发生了。
3.学生在记口诀时,给学生留的时间少。致使有的学生课上没背熟。
4.课堂前松后紧,学生做达标检测和拓展延伸的时间仓促。
针对以上问题,主要原因是老师一直在赶时间,总怕课上不完,有完任务的思想。所以以后还要加大学习力度,时时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学习型的、与时俱进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