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
首页>数学教研>教材解析>苏教版小学...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2015-12-31

一、教材编排特点:

1、 本册教材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大量选择了有意义的素材。即学生在学校或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探索新的学习内容。

2、 教材把四个领域的知识用小的单元形式,交叉安排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不断激起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各领域的教学内容相互支持,各种思维方法交叉应用。

3、 一些高年级的知识点下放到本册教材中。如:《轴对称图形》、《认识小数》、和再次《认识分数》等。而以前第六册教材中《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没有安排进来。

4、 把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尽力保障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版块“数与代数”包括:《除法》、《年、月、日》、《乘法》、《千米和吨》、《认识分数》、《认识小数》共六个单元的知识。其中《年、月、日》及《千米和吨》是属于我们平常说的常见的量的范畴。

第二版块“空间与几何”包括:《平移和旋转》、《观察物体》、《轴对称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四个单元。

第三版块“统计与概率”包括:〈统计〉一个单元。

第四版块“实践活动”包括:《生日快乐》、《美丽的花边》、《了解千米》、《奇妙的剪纸》和《我们的实验田》、《运动与身体变化》六个活动内容。

三、单元教材分析。

下面,就根据四大版块来对本册教材作一个粗略的分析,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版块“数与代数”部分。

(一、)《除法》

这个单元的《除法》包括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或三位数的笔算和口算。

(教材编排特点和教学目的略)

教学友情提示:

1、充分发挥估算的作用。估算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已经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在已经教学完成的苏教版的各册教材中,我们都能体会到估算的作用和分量,因此,在本册的除法单元的教学中,同样要十分重视估算的作用。如从教学笔算除法的第一个例题开始,老师就可以试着让学生估一估986÷2的商可能是几位数?或商的罪最高位是什么位?学生由于具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基础,因此不难估计出商是三位数。然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

2、教学例题时,可以作适当的调整。从教材的编排顺序来看,本单元是先安排口算除法、再是一般笔算除法、再到0除以一个数和商中间有0的除法、最后是连除(先乘后除)。在教学时,可以将例题作出适当的调整或者是整合。如,第一课时,可以先将教材中第1页和第3页的笔算例题调整至口算例题之前教学。而口算的例题可以作为新授知识后的练习题出现。笔算例题还可以进行内容的调整,把两道题的被除数更换成同一个数,而除数的大小却不同。这样,将例题教学完成之后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对照,从而突出重点和难点,即试商的问题。学生将很快地能够判断出商的位数。

还有一种尝试是将教材第1页的笔算除法和后面第6页和第9页的商中间有0的除法进行有机地整合教学,因为这几个例题的商都是三位数,而在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中,0用来占位的作用在上册教材教学乘法知识时学生已有基础,至于简便的书写方法学生也可以很快地理解并接受。

3、注意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呈现形式。教材中大量出现了图文并茂的实际问题。这些题目中的图和文中都包含了解决问题所必须的条件,要让学生充分地挖掘图和文中的有用的信息,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搜集到的信息有条理地描述出来,为解题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这里教师要让学生有一个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的时间过程,甚至让学生反复第读出文字条件,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条理化,再进行运用。

(二、)《乘法》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和解决实际问题几部分。

教学的重点、难点在于笔算的过程和算理的理解和估算。

教学友情提示:

1、注意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在教学两位数的口算时,由于不同的学生所固有的知识基础和思维发展的层次不同,肯定会出现算法的多样化,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不过在教学时,当学生把自己的算法一一讲解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所有的算法进行比较,从中选择出比较好的办法。这就是一次思维的提升过程。从教材上来看,一般认为第四种算法是比较简单和容易掌握的,应向学生指出来。

2、笔算乘法的过程和法则应由学生自主地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讲是第一次接触,即使是少数学生知道计算也并不一定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尝试,培养他们自主探索、学习的精神,独立思考过后,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交流。当学生得出教材第30页的竖式写法时,教师可以指导性的指出最后一种书写的好处,让学生体会到并运用。至于计算的法则,可以不用总结成文,只要求学生能理解计算的过程就可以了。

3、估算时鼓励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在估算的教学中,允许并鼓励算法的多样化,但同时也要让学生看到哪种估算的结果更接近于准确的答案,从而慢慢地体会出最合适的方法。

4、练习的提示。在教学口算乘法时,要多进行口头的练习,让学生不断地熟悉,加强准确性。在做填写表格的练习时,最后注意总结出数量间的关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还应注意与其它领域的知识进行横向的联系。如教材第37也的第6题。

5、例题教学设想。从整个单元的知识点来看,可以将例题的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教学口算例题时与第36页的笔算中末尾有0的乘法例题同时教学,只不过后者出现了进位的情况。而估算例题和笔算例题也可以相结合进行教学,通过两次估算中间加一次笔算来完成。笔算之前的估算是为笔算做好准备,之后的估算是为了证明哪种估算的结果最接近准确的答案。

(三、)《认识分数》

这个单元的知识也是高年级的下放。在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认识分数,把一个整体来平均分,得到它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友情提示:

1、教学目标制定要符合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知识时,不应该和过去一样,这里关键是要理解把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每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而一份的物体个数可能是一个,可能是几个。

2、根据例题的安排,每一个层次都要教学到位。教材上例题的安排是有顺序的,一定要把每一个环节的问题解决好,让学生的理解思维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千万不能性急。教材第66页的例题,并不是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而设计的。第68页的例题,是认识几分之几,也是为认识小数做准备。第71页的例题是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教学时,一定要先让学生独立地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让他们进行充分的操作,然后进行交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当学生用先除后乘的算式解决问题是,一定要明确每一步的道理。

3、习题的教学。在做练习时,要充分的挖掘每一道习题的内涵,以及它与前后知识间的关系。如:教学第64页的想想做做1时,都是6个苹果,为什么左图用三分之一表示?右图用二分之一表示呢?第70页的7题,利用在直观的线段图上写分数的方法,为学习小数做准备。第8题和9题,都是写出分母是10的分数,为抽象出第10题做准备。

(四、)《认识小数》

这单元的知识也是高年级的知识下放。还是那句话,在这里制定的教学目标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

教学友情提示:

1、例题教学时,可采用讲述法。由于小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因此在教学例题时,教师可直接采用讲述的方法,把小数介绍给学生。比如:教材上安排的十分之五米可以写成零点五,零点五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小数。

教学例题时,也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出示一些小数,看学生认识吗?再哪里见到过?会读吗?等等,揭示今天学习的内容。

2、小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都要以简单为主。第一次接触小数,教材上大多数安排的是纯小数,也就是整数部分是零的而且是一位小数,因此不论是例题的选择或者是习题的安排,都要求比较简单,不要过多的渗透小数其它的较复杂的知识。

3、选择生活中的例子要慎重。由于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地方原来小数知识运用地比较经常的现在也不怎么用了。比如在购物时,很多时候就直接用的几元或几角的,元和角不同时出现。所以,在教学时,要尽量选择符合生活实际情况的场景来引出小数的知识。

4、整数、小数、分数可以适当的联系。既然已经学到了小数,那么整、小、分之间可以进行适时、适当的关联,让学生头脑中形成一条知识的锁链,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归纳能力。但是知识间的联系不要过于深挖,毕尽只是初步学习。

(五、)《年、月、日》

《年、月、日》单元的内容较以前大大地丰富了,增加了许多的小的课堂游戏,这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如让学生动手圈一圈、找一找、画一画等等;还将统计等其它单元的知识运用到这个单元,帮助学习。

教学友情提示:

1、根据开学时间,因时制宜,进行教学。本学期开学第一天是2月28日,那么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将第二单元的知识提前进行教学。就从2月份谈起,借助教材第19页的1997年——2008年的2月日历,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把自己已掌握的有关信息都传递出来,教师再把学生的发言进行有意识地条理化。

2、教学时把握好“度”的问题,即:处理好学生已有的正确的知识基础和模糊的知识基础。对于这个单元的知识,别说三年级的学生,就是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有相当多的知识基础。就象是一年级学生在学习《认钟表》时,他们懂得了很多,但是其中有些知识在头脑中属于相当模糊的概念。举一个例子,教材中的“一年四季”和“四个季度”这两个知识点就相当容易混为一谈。前面的四季是按照农历的节气划分的,而农历又是小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在此,可以根据刚刚过去的“春节”向学生稍加解释什么是农历。后者的四季是把一年的12个月按照3个月一份,分成四个季度。两者不可以互换概念。如果在学生的反馈时,出现了教材以外的知识,如“旬”,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介绍。

3、教学板书设计问题。以往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我们常常在黑板上写得密密麻麻,让学生看起来十分吃力。在这里,建议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板书内容尽量地减少一些,只要将学生学习时感觉困难的知识板书下来即可。

4、抓住时机,进行思想教育。我们说数学学科知识要有机的与其它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思想教育,这部分知识就是一个体现的机会。当然老师们切记不要进行生硬的说教,要契合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六、)《千米和吨》

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常见的量,是两个比较大的单位。学生在学习时,不太好进行实际的操作。

教学友情提示:

1、抓住“感受”,进行教学。对于这样的知识进行教学时,一定要首先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感受和体会的过程,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与其它的单位之间产生区别。教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让学生能够感受得到。

2、感受——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在教学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用他们的视角在生活中找到“千米”和“吨”。比如,通过唤起学生对学校运动会的回忆,让他们感受到跑50米、100米、400米之间的时间差距,联系到距离的差距。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100米,那么绕它走10圈就是1000米。

在学习“千克”时,学生对于感受还算比较直接,吨是一个更大的单位,怎样运用他们熟悉的情境呢?对于人的体重可能是他们比较熟悉的了,那么,可以通过体重来感受吨是多么大的一个单位。

3、理顺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学完了千米后,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所有的长度单位来一次大集合,排出大小,找出它们之间的进率;质量单位也是一样。同时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大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教材提供的素材,向学生进行知识性的介绍。教材中搜集了大量的相关信息,但是其中很多都是离学生生活较远的例子,教师可以将它们集中起来,让学生做一个常识性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面。

第二版块“空间与几何”部分。

(一、)《平移与旋转》

这部分知识是小学数学中新加入的知识点之一。从课题来看,学生还是应该能够大概意思。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把教学目标定得过于高,毕尽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还难以接受过于复杂的知识。

教学友情提示:

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先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感性上的认识。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从课题入手,了解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对于知识点的已有基础,再进行教学;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让学生先感受生活中的(教材第24页图)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然后给出概念,接着再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还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入手,引出主题。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五星红旗冉冉升旗是平移;花样滑冰选手经常有高难的旋转动作出现等。

2、注意让学生通过在方格纸上的图,准确把握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再通过亲自体验进一步加深印象。一个图形从起始位置到平移后的位置之间间隔多少格的问题,学生很容易错误地认为就是两个图形中间的空格的个数,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数格子,让学生明确数图形中对应点与数对应线段和图形比较是最为方便、快捷的办法。在学生练习平移时,教师提供的素材要简单化,最好是直线图形,点不要太多,移动的距离可以稍微远一些,让前后两个图形形成鲜明的对比。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数学知识的魅力和美丽在几何知识部分被体现得格外明显。因此教师要抓住机会,给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通过规则图形和美丽图案的欣赏,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二、)观察物体

本单元的观察物体是对上册教材中的观察物体的一次发展和提升。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

教学友情提示:

《统计》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略。

教学友情提示:

1、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为主线,进行教学。这里要注意,不但要求学生理解平均数还应该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求平均数,学习这个知识的必要性是什么?教材中的例题是利用统计图的知识,从而引出求平均数。在教学时,可以选取其它的例题来进行。如:学生在电视节目中看到的跳水、体操和唱歌比赛,给选手打分的环节。

2、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求平均数的方法。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学生中有一部分已经知道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找出平均数,其实这种方法也能够利用教材上的统计图很好地进行过程的演示;还有一部分数感较强的学生,能够根据提供的一组数据感觉出平均数大概是多少;而用总数除以份数得到平均数的计算,也不难,学生肯定会有这种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探索,找到求平均数的方法,再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将自己探索的方法交流,达到共识。

3、教材中习题的教学。在教材上,安排了一些习题,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如:第95页的练习九第1题,水塘边的木牌上写着:平均水深110厘米。这个条件的含义要让学生讲透,尤其是要过游泳经历的学生最有发言权。第96页的第4题,在教学时,可以先不出示题目,只把统计图画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估计出平均数,然后再计算出来,回答题目的问题。接着的第6题就有估计的问题了。而我们前面提到的比赛评分的问题,教材上第97页有专门的介绍。

第四版块“综合实践活动”部分

教材中安排的实践活动共六次,有的可以结合在新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作为课堂中的一个小型的活动。

(一、)《生日快乐》

这个实践活动学生有相当的生活来源,他们的生日活动可能比教材中的丰富得多,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它缩编成一个小型的活动,放在前面年、月、日的教学程序中;当然它也可以作为一次课外实践作业,让学生真正地在自己的生日会上去完成,这可能大大增加了这个内容的实际价值。

(二、)《美丽的花边》

这个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先欣赏花边再学画花边最后自己创作花边。这里可以让学生先到生活中或者书本上搜集一些花边的资料,带到课堂上来,相互学习,开阔他们的眼界。教师也可以通过软件的演示,让学生看到更多的有关内容。当学生完成了创作后,要给予鼓励,把作品搜集起来,进行集中展示。

(三、)《了解千米》

这个实践活动的前一部分“走走看看”可以在新知识学完后,马上让学生来实践。教师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带领他们到教室以外的地方去走一走;也可以利用春游的机会,让学生在玩的同时,把课堂上学的知识融合起来。后一部分“查查填填”可以布置课外的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渠道来完成。

(四、)《奇妙的剪纸》

这个实践活动,可以作为实践题布置到课外完成;也可以在学生进行实践之前,介绍我国的剪纸艺术和欣赏一些剪纸作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当然,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在课堂上进行剪纸,只能是简单的图案,如果和家长合作到是可以剪出一些好的作品。

(五、)《我们的实验田》

这个实践活动对于我们城市的学生来讲,可能不太符合生活的实际,只能说完全是教材中的实践活动,老师们可以将内容做适当的调整。如:改成测量和计算教室的周长和面积;或者是住房装修的活动等等。

(六、)《运动与身体变化》

这个实践活动中,有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至于它的实际价值还值得思考。既然这里是学完统计知识后的一个实践活动,那么它的只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根据统计中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可以换成另外的更接近学生生活或者学习的实践活动。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