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
首页>学习园地>知识点总结>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

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

2012-12-25

  考纲要求

  1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重点、难点归纳

  1数列的有关概念

  数列: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一列数。

  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项an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能够用一个解析式来表示,则这个解析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2数列的表示法

  列举法:如a1,a2,a3,...,an,...

  图象法:用孤立的点(n,an)来表示

  解析法:即用通项公式来表示

  递推法:一个数列的各项可由它的前m项的值以及与它相邻的m项之间的关系来表示

  3数列的分类

  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有界数列与无界数列

  常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

  4an与Sn的关系

  Sn=a1+a2+a3+...+an;an=S1(n=1时),an=Sn-Sn-1(n≥2时)。

  5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概念比较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其中的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用字母d表示。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其中的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用字母q表示。通项等差数列:an=a1+(n-1)d。

  an=am+(n-m)d

  等比数列:an=a1qn-1。

  an=amqn-m。中项如果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并且。

  如果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并且。

  前n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an}前n项的和为。

  Ⅰ.设数列是等差数列,其奇数项之和为、偶数项之和为,那么,当项数为偶数2n时,;当项数为奇数2n+1时,

  Ⅱ.在等差数列{}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1)当>0,d<0时,满足的项数m使得取最大值. (2)当<0,d>0时,满足的项数m使得取最小值。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Ⅲ.等比数列{an}前n项的和为Sn=na1,(q=1时);Sn=,(q≠1时)。

  6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比较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

  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积等于首末两项之积

  对于等差数列{an},若p+q=m+n,则ap+aq=am+an。

  对于等比数列{an},若p+q=m+n,则apaq=aman。

  项数成等差数列的等差数列的项仍然是等差数列;

  项数成等差数列的等比数列的项仍然是等比数列;

  和S2n-1=(2n-1)an;

  积T2n-1=an2n-1

  m个等差数列,它们的各对应项之和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

  m个等比数列,它们的各对应项之积组成一个新的等比数列;

  若对等差数列按连续m项进行分组,则每组中m项的和所组成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若对等比数列按连续m项进行分组,则每组中m项的和所组成的数列是等比数列。

  (1)正数等比数列各项的(同底)对数值,依次组成等差数列.即{ }为等比数列且 (i=1,2......,n,......) { }( 且 )为等差数列;若定义 = ,则{ }亦为等差数列.

  (2)取一个不等于1的正数为底数,则以等差数列各项为指数的方幂依次组成等比数列.即设a>0且a≠1,则{ }为等差数列 { }为等比数列.

  (3){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 }是非零常数列.

  学法探秘

  1对数列的理解

  用函数的观点理解数列

  数列是定义在自然数集或其有限子集上的函数。数列问题本质上就是函数问题,所以要学会用函数观点看数列问题。

  a.对于等差数列,∵an=a1+(n-1)d=dn+(a1-d),当d≠0时,an是n的一次函数,对应的点(n,an)是位于直线上的若干个点.当d>0时,函数是增函数,对应的数列是递增数列;同理,d=0时,函数是常数函数,对应的数列是常数列;d<0时,函数是减函数,对应的数列是递减函数.

  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则Sn=pn2+qn(p、q∈R).当p=0时,{an}为常数列;当p≠0时,可用二次函数的方法解决等差数列问题.

  b.对于等比数列:an=a1qn-1.可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来理解.

  当a1>0,q>1或a1<0,0

  当a1>0,01时,等比数列{an}是递减数列.

  当q=1时,是一个常数列.

  当q<0时,无法判断数列的单调性,它是一个摆动数列.

  注意数列与集合的区别与联系

  数列与集合都是具有某种属性的数的全体,只不过数列中的数有次序而且可以重复出现。

  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代表数列中的任何一项,但并不是每一个数列均有通项公式。反之,当一个数列有通项公式时,其通项公式并不唯一。

  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为等差数列?an+1-an=d(d为常数)?2an+1=an+an+2(n?N)?an=kn+b(k、b为常数)?Sn=An2+Bn(A、B为常数)

  {a}为等比数列?=q(q为非零常数)?an+12=anan+2(n?N)?an=pqn(p、q为非零常数)?Sn=mqn-m(m、q为非零常数)

  3灵活运用定义、注意对称设元、尽量设而不求、并记住一些有用的结论,这样有助于提高解题速度。

  如等差数列中有an=am+(n-m)d,等比数列中有an=amqn-m;

  又如已知三数成等差数列时,可设这三个数为a-d、a、a+d,若已知四个数成等比数列时,可设这四个数为、、aq、aq3;(四个数同号)。

  再比如在等差数列中,若ap=q,aq=p,则ap+q=0;若Sm=n,Sn=m,则Sm+n=-(m+n)等等。

  4重点掌握方程思想

  在求解"知三求二"的问题时,要恰当选用公式、积极减少运算量,在解题时要有目标意识:需要什么,就求什么,以便达到快速准确的求解目的。在分析和解决有关数列的综合题时要注意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对等比数列的求和应注意对公比是否等于1进行分类讨论。

  典型例析

  例1完成下列各题

  (1)已知四个数-9、a1、a2、-1成等差数列;五个数-9、b1、b2、b3、-1成等比数列。则b2(a2-a1)等于

  A.-8 B.8 C.- D.

  (2)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对于任意的自然数n,都有a1+a2+a3+...+an=2n-1,则a12+a22+a32+...+an2等于

  A.4n-1 B.(4n-1) C.(2n-1)2 D.(2n-1)2

  分析:(1)要求b2(a2-a1)的值,由于a2-a1与b2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应在两个数列中分别求a2-a1和b2。显然,a2-a1是等差数列的公差,b2是等比数列的中项,从而本题为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问题。

  (2)我们知道,若数列{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那么数列{an2}是公比为q2的等比数列。因此,要求等比数列{an2}的前n项和,关键是求首项和公比。因为对于任意自然数n,都有a1+a2+a3+...+an=2n-1,所以可取n=1、2,求出a1和a2,从而可求出公比q=。也可以利用an=Sn-Sn-1先求出an,便可观察出首项和公比。

  解:(1)由-1=-9+3(a2-a1)得a2-a1=。

  再由b22=b1b3=(-9)(-1)得b2=?3。

  因为等比数列的奇数项同号,所以b2=-3。

  故b2(a2-a1)=-8,从而选A。

  (2)方法一:在a1+a2+a3+...+an=2n-1中分别取n=1、2,得a1=1,a1+a2=3,所以a1=1,a2=2,

  于是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2。

  又{an2}是首项为a12=1,公比为q2=4的等比数列。

  所以a12+a22+a32+...+an2==(4n-1),故选B。

  方法二:因为a=(a1+a2+a3+...+an-1+an)-(a1+a2+a3+...+an-1)=(2n-1)-(2n-1-1)=2n-1。

  所以a1=1,q=2。

  以下同方法一,略。

  例2已知{an}为等差数列,公差d≠0,{an}中的部分项所组成的数列,,,...,,...恰为等比数列,其中k1=1,k2=5,k3=17。

  (1)求kn;

  (2)求证:k1+k2+k3+...+kn=3n-n-1。

  分析:(1)易知是等比数列中的第n项,于是有=a1qn-1;另一方面,是等差数列中的第kn项,又有=a1+(kn-1)d。从而得a1qn-1=a1+(kn-1)d。

  在上式中除了kn为所求外,a1、d和q均为待定系数。虽然a1、d和q不必都求出来,但从式子的结构看,需求出a1与d的关系和q的值。

  从何入手呢?注意到k1=1,k2=5,k3=17,我们可以利用等比数列的子数列,,,即a1,a5,a17也成等比数列,据此可以求出d与a1的关系和q的值。

  (2)要证明k1+k2+k3+...+kn=3n-n-1,实质上是求数列{kn}的前n项的和,而这可以由通项kn来确定。

  解:(1)由题设知,,即a1,a5,a17成等比数列,

  所以a52=a1a17,即(a1+4d)2=a1(a1+16d)。

  因d≠0,所以a1=2d

  于是公比q==3

  所以=qn-1=a1?3n-1

  又=a1+(kn-1)d=a1+(kn-1) ?

  所以a1+(kn-1) ?= a1?3n-1

  因而kn=2?3n-1-1

  (2)k1+k2+k3+...+kn=(2?30-1)+(2?3-1)+...+(2?3n-1-1)=2(1+31+32+...+3n-1)-n=3n-n-1

  说明:在求得d=和公比q=3后,还有如下更为简捷的解法:因为所以{kn+1}是首项为k1+1=2,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所以kn+1= 2?3n-1,即kn=2?3n-1-1。下略。例3已知等比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公比q≠1,数列{bn}满足b1=20,b7=5,且(bn+1-bn+2)logma1+(bn+2-bn)logma3+(bn-bn+1)logma5=0。

  (1)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2)设Sn=|b1|+|b2|+|b3|+...+|bn|,求Sn。

  分析:(1)要求通项bn,关键在于确定数列{bn}的性质。题设给出了数列{bn}所满足的关系式,看上去很复杂,但若注意到等式左边各项"系数"之和(bn+1-bn+2)+(bn+2-bn)+(bn-bn+1)=0,问题便容易解决。

  (2)当数列{bn}的性质确定以后,便容易求得Sn,但要注意bn的正负。

  解:(1)将logma3=logm(a1q2)=logma1+2logmq与logma5=logm(a1q4)=logma1+4logmq代入已知等式,整理得2(bn-2bn+1+bn+2)logmq=0

  因为q≠1,所以logmq≠1

  于是有bn-2bn+1+bn+2=0,即bn+bn+2=2bn+1

  故{bn}是等差数列。

  设其公差为d,则由b7=b1+6d可得d=-。

  所以bn=20+(n-1) ? (-)=-n+。

  (2)令bn=0,得n=9。

  当n≤9时,bn≥0,

  则Sn=b1+b2+...+bn=20n+。

  当n>9时,bn<0,

  有Sn=b1+b2+...+b9-b10-b11-...-bn

  =2(b1+b2+...+b9)-(b1+b2+...+bn)

  =180-()=。

  所以n≤9时,S=;n>9时,S=。

  例4.(2007浙江)已知数列{}中的相邻两项、是关于x的方程 的两个根,且≤ (k =1,2,3,...).

  (I)求及 (n≥4)(不必证明);(Ⅱ)求数列{}的前2n项和S2n.

  (I)解:方程的两个根为.

  当k=1时,,所以;

  当k=2时,,所以;

  当k=3时,,所以;

  当k=4时,,所以;

  因为n≥4时,,所以

  (Ⅱ)=。

  例5.如图是一个计算装置示意图,J1、J2是数据入口,C是数据出口,计算过程是由J1、J2分别输入自然数m和n,经过计算后自然数k由C输出。若此种计算装置完成的计算满足以下三个性质:

  (1)若J1、J2分别输入1,则输出结果为1;

  (2)若J1输入任何固定的自然数不变,J2输入的自然数增大1,则输出的结果比原来增大2;

  (3)若J2输入1,J1输入的自然数增大1,则输出的结果为原来的2倍。

  试问:(1)若J1输入1,J2输入自然数n,输出结果为多少?

  (2)若J2输入1,J1输入自然数m,输出结果为多少?

  (3)若J1输入自然数m,J2输入自然数n,输出结果为多少?

  分析:本题的信息量较大,粗看不知如何下手,但若把条件写成一个二元函数,并把它看作某一个变量的函数,抽象出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模型,问题便迎刃而解。

  解:由题意,若取f(m,n)=k,则有f(1,1)=1,f(m,n+1)=f(m,n)+2,f(m+1,1)=2f(m,1)。

  (1)在f(m,n+1)=f(m,n)+2中令m=1,则有f(1,n+1)=f(1,n)+2。

  由此可知f(1,1),f(1,2),...,f(1,n),...组成一个以f(1,1)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故f(1,n)=f(1,1)+2(2n-1)=2n-1。

  (2)因为f(m+1,1)=2f(m,1)。

  所以f(1,1),f(2,1),...,f(m,1),...组成一个以f(1,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f(m,1)=f(1,1)2m-1=2m-1。

  (3)因为f(m,n+1)=f(m,n)+2。

  所以f(m,1),f(m,2),...,f(m,n),...组成一个以f(m,1)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f(m,n)=f(m,1)+2(n-1)=2m-1+2n-2。

  说明: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具有时代信息的信息迁移题,选择解题的突破口比较困难。要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建立数学模型,就要有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这是一道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典型范例。

  等差、等比数列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江苏省启东中学2008年高三综合测试一)集合A={1,2,3,4,5,6},从集合A中任选3个不同的元素组成等差数列,这样的等差数列共有( )

  A、4个 B、8个 C、10个 D、12个

  2.(四川省巴蜀联盟200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如果数列{an}满足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a100等于

  A.2100 B.299 C.25050 D.24950

  3. (北京市东城区2008年高三综合练习一)已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Sn,且S3=7a1则数列{}的公比q的值为( )

  A.2 B.3 C.2或-3 D.2或3

  4.(北京市丰台区2008年4月高三统一练习一)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等于

  A. 18 B. 36

  C.54 D. 72

  5.(北京市宣武区2008年高三综合练习一)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为q ,则"< 0 且0< q <1"是"对于任意都有"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比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6.(福建省莆田一中2007~200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卷)已知无穷数列{an}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则有( )

  A. B. C. D.

  7.(福建省师大附中2008年高三上期期末考试)已知等差数列和的前n项和分别为,且,则使得为整数的正整数n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

  8.(广东省惠州市200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计算机是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进行处理的. 二进制即"逢二进一",如表示二进制数,将它转换成十进制形式是= 13,那么将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形式是( ).

  A. B. C. D.

  9.(湖北省八校高2008第二次联考)在数列中,,若(为常数),则称为"等差比数列". 下列是对"等差比数列"的判断:

  ①不可能为0 ②等差数列一定是等差比数列

  ③等比数列一定是等差比数列 ④等差比数列中可以有无数项为0

  其中正确的判断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在等差数列中,若,则有等式成立.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在等比数列中,若,则有等式 成立.

  11、设是首项为1的正项数列,且(n=1,2,3...),则它的通项公式是=_________。

  12、设{}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Sn是它的前n项和。若{}是等差数列,则q = __________________。

  13、已知是各项为不同的正数的等差数列,、、成等差数列.又,.

  (Ⅰ) 证明为等比数列;

  (Ⅱ) 如果数列前3项的和等于,求数列的首项和公差.

  14、已知数列的首项前项和为,且,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

  答案:D D C D A B B C D

  8、解析:,10、一、选择题

  1.(北京市崇文区2009年3月高三统一考试理)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R,当时,,且对任意的实数R,等式成立.若数列满足,且(N*),则的值为( )

  A. 4016 B.4017 C.4018 D.4019答案 B2.(2009厦门乐安中学)在等差数列等于( )

  A.55 B.40 C.35 D.70答案 B3. (湖北省2009年3月高三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科) 等差数列中,是其前项和,,,则的值为( )答案 C4.(2009宁乡一中第三次月考)等差数列中,,,且,为其前项之和,则( )

  A.都小于零,都大于零

  B.都小于零,都大于零

  C.都小于零,都大于零

  D.都小于零,都大于零答案 C5.(辽宁省沈阳二中2008-2009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数列若对任意恒成立,则正整数m的最小值 ( )

  A.10 B.9 C.8 D.7

  答案:A.

  一、选择题

  1.(2008江西卷)在数列中,, ,则( )

  A. B. C. D.答案 A2.(2007福建)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等于(  )

  A.1 B. C. D.答案 B3.(2007宁夏)已知成等比数列,且曲线的顶点是,则等于(  )

  A.3 B.2 C.1 D.答案 B4.(2006江西卷)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且A、B、C三点共线(该直线不过原点O),则S200=( )

  A.100 B. 101 C.200 D.201

  解析 依题意,a1+a200=1,故选A答案 A5. (2005重庆卷) 有一塔形几何体由若干个正方体构成,构成方式如图所示,上层正方体下底面的四个顶点是下层正方体上底面各边的中点。已知最底层正方体的棱长为2,且改塔形的表面积(含最底层正方体的底面面积)超过39,则该塔形中正方体的个数至少是( )

  A. 4 B.5.

  C.6 D.7答案 C创新园地

  1把等差数列{an}的所有项依次排列,并作如下分组:

  (a1),(a2,a3),(a4,a5,a6,a7),...

  其中第一组1个数,第二组2个数,第三组22个数,...,第n组2n-1个数。

  记Tn为其中第n组中各数的和,并且T3=-48,T4=0。

  (1)求数列{Tn}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Tn}的前n项和为Sn,求S8的值。

  2已知定义域为的函数f(x),对定义域内任意x都满足f(x+2)=f(x),又知区间上函数的表达式是f(x)=2x-1,若数列{xn}由f(xn)=-(n=1,2,3,...)定义,2(n-1)≤x<2n,试写出数列{xn}的通项公式。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