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观察物体(一)》解读及重难点-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二上:《观察物体(一)...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二上:《观...

二上:《观察物体(一)》解读及重难点

2015-12-07

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的过程,观察物体的相对位置和形状,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学习中学会与他人交流,能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所学几何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在观察物体活动中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还可以帮助学学生直观理解数学;通过观察、形成表象,根据图形的性质得到描述性的结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课标解读

本单元是让学生初步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或几何体,所看到形状图是不一样的,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实现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初步教授三视图的知识;在有层次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推理,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能根据表象进行思维和推理,积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达到课程教学中的三个核心目标: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一)以学生认知发展为基础,精心选择观察的物体,注重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和运用

1.为使学生获得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经验,首先要选择学生熟悉和喜欢的物体作为观察物,调动学生观察的兴趣,教材中观察熊猫玩偶情景图,为了便于区分左右两侧表述中的形状,在熊猫的一只耳朵上戴上蝴蝶结作为标示性标志,让学生在活动中用语言描述、动作描述、闭眼记忆等方式进行区分形成清晰的表象。

2.在情景模拟中以直观经验为基础,建立表象,明确不同位置所看到物体的形状,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注重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

3.利用模拟情景图,读懂图中人物与被观察者与物体间的位置关系。通过看图-找位置和看图-想形状两个层次活动,唤醒学生在不同位置观察的形状的表象,进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

(二)重视从立体图形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初步渗透三视图知识,沟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积累丰富的观察经验

1.通过观察物体的变化,把实物变成立体图形,让学生在观察立体图形过程中,对所学立体图形从整体认识到局部特征的认识,沟通两者之间的关系。

2.在指导学生观察物体时,要引导学生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也就是三视图,初步渗透三视图的思想,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积累丰富的观察经验,为将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打好基础。

3.以多种活动,多种不同的几何体作为观察的对象,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将总结所看到的几何体逐一分析,唤醒相应的表象,从直觉猜想到有序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三)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图形表象,借助语言、动作使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变得更清晰、可视化。同时也培养学生对获得知识的回顾和反思能力

1.在有层次的活动和练习中,让学生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思考,从直观观察经验的运用到间接观察经验的提取,积累充分的观察经验,形成较完整的图形表象。

2.指导学生读懂平面图的位置关系,拓宽学生观察视野,用序号或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出位置不同,观察的形状不同的表征形式,将实物、立体图形的观察统一起,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3.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将所看到的图形在脑中形成表象。如可以闭眼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在不同的位置看到图形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征、标记等,是学生对所观察的物体更加清晰。明确。

4.通过多种有层次练习,让学生体会问题解决的开放性和活动性,在成长小档案的交流中,学会回顾和反思知识获得情况,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四)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处理好直接观察经验和间接观察经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1.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抽象出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图的必要条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物体时要让学生的实现与观察面在同一水平线上,在观察侧面时,要将身体移到观察物侧面。对于不好区分的面还可以反复、对比观察,并通过标记物的不同进行区分。

2.教师应组织学生对身边熟悉的物体、几何体进行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间接观察的基础,再逐步过渡到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观察。如汽车、天安门或其他标志性的建筑物,让学生充分积累观察经验,看图辨识观察到的图形。即使没有亲身看到物体,也会提取已有经验,通过想象、分析、推理等思维活动做出正确判断,这是运用间接观察经验的过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二者不可缺。

3.观察由实物或几何体再到形状图,经历了抽象以及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将自己头脑中想象、加工的过程,借助语言、动作等方式外显出来,使思维更加清晰,有序,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对应关系更加明确,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目的。

重难点突破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突破建议:

(1)每组中间摆放一小熊玩具,学生分四个方位围着坐,仔细观察后,让学生说一说从自己的角度分别看到了什么?(注意玩具大小适中;玩具的几个面区分的也要明显。这样对于初学者可以更好地把握。)

(2)顺时针调换位置,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正确辨认从简单物体的不同侧面观察到的形状

突破建议:

(1)思考:在刚才观察小熊的时候,从哪两个位置看到的形状比较相似?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2)将小熊玩具放在讲台上,请一同学站在小熊的一侧面,其他同学把自己想像成小熊侧面的同学,并想象小熊脸的朝向应该在他的左边还是右边。学生猜测后,由台上的同学进行验证,然后将这一方向拍的照片出示在黑板上;再请一同学站在小熊的另一侧面,方法同上。

(3)将左右的图片进行比较,发现其异同点。突破从侧面观察物体形状的难点。

3.正确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突破建议:

(1)每组的中间放一长方体(要求上面、正面、侧面形状都不相同)。教师将事先拍好的三个图形出示在黑板上,指定某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一个,再同组互相说说。同组顺时针调换位置,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位置看到的长方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分组观察圆柱体。知道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圆形,从而明白有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是相同的。

(3)集体观察球体。知道从自己的角度看是圆形的,然后教师不停地改变球的位置与方向,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看到球都是圆形的。

总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强调可能一词的必要性。

4.能根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判断观察的视角,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突破建议:

(1)出示一正方形,猜猜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正方体或长方体)

(2)出示一圆形,猜猜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圆柱或球)

(3)游戏:猜一猜。

课件先出示一物体的一部分,让学生大胆想象,这可能是什么?随着出示面不断增加,范围不断缩小,当最后呈现的物体跟当初的猜测相差很大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在很多情况下,同一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