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平均分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平均分

平均分

2015-10-2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建立平均分概念,理解平均分含义,并学会平均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合作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学会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大礼包、一些小圆片等、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春节,谁来说说,春节期间,你都去干什么了?

生1:我去给姥姥、老爷拜年了,我还赚了好多压岁钱了。

生2:我回老家和我们以前的小伙伴一块玩,我好高兴呀!

......

师:孩子们,春节期间,趣事、乐事,接二连三,数不胜数,你瞧,说着说着,就来了一件。

二、引导发现、探索新知。

1、实践操作、建立概念。

A、 数字娃娃计划带6个礼包来给我们拜年,他们准备把这6个礼包装在2个箱子里,可以怎样装呢?

请小朋友拿出学具摆一摆,想一想,比比谁想出的办法多。

B、 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组织学生班内交流,。

学生汇报: 一箱 另一箱

5个 1个

3个 3个

2个 4个

C、 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将我们想出来的办法分类,想想能分几类?

学生汇报:两类。一类:两箱分到的礼品数量不同样多 。(如,方法1,方法3)

另一类:两箱中分到的礼品数量同样多。 (如:方法2)

师:像两个箱中分到的礼品同样多,这种分法,我们就叫平均分。

D、 现在谁来说说什么叫平均分。

生1:两个箱中分到的礼品同样多,这种分法就叫平均分。

师:如果分成3份呢?

生2:3份分到的结果同样多。

师:如果分成4份呢?

生:4份分到的结果同样多。

师:如果分成更多份呢?

生:老师,我明白了,分成几份,几份分到的结果同样多,这就叫做平价分。

师:你概括的真好,我们奖这位小朋友一颗表达星。

E、 现在请你判断下面分法是平均分吗?

课件出示并播放录音 ○ ○○○○○,我的这种分法是平均分吗?(怎样就是平均分了?)

2太聪明了、太聪明了,现在我来考考你们,我把一些贺年卡平均分后送给我的4个朋友,你们知道6号娃娃、7号娃娃都得到了几张吗?

4号娃娃 5号娃娃 6号娃娃 7号娃娃

3张 3张 ?张 ?张

2、合作探究平均分分法。

(课件播放)数字娃娃:你们都答对了,真了不起,现在我们就把带来的礼物送给你们,每组一包,请你们先打开看看是什么?再数数有几个?

学生打开礼物,合作数出礼物的个数,并汇报。

师:你们数的对极了,现在就把这16个智慧果平均分给你们组的4个小朋友,你们准备怎样平均呢?先独立想想,之后在小组内交流,选出你们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平均分,明白了就开始行动吧!

(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想法,并合作采用最佳的方法进行平均分智慧果。)

师:组织学生以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并适时对各种分法进行评价。

师:大家想的办法不同,但都是正确的,老师希望你们得到数字娃娃送的智慧果后,越变越聪明。接下来,我们和数字娃娃玩几个游戏。

三、趣味游戏、巩固练习。

游戏1:分一分、说一说。P16页3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个别同学在班内交流,集体订正。)

游戏2:想一想、钉一钉。

(学生讨论如何分工,并合作将发放的扣子平均分后,钉在两件衣服上。)

游戏3:议一议,讲一讲。

把16个橘子平均分后,放在盘子里,想想有几种分法?

(学生思考后,交流。)

四、自我评价、小结收获。

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并讲一讲,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第2课时除法的第二种分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每几个分1份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及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3、

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数学知识来自实践的道理,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每几个分1份的方法,并通过除法两种分法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12枝铅笔、一些小圆片等。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组织游戏,分铅笔。

1、 把12枝铅笔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枝?

(学生思考,交流并有1人实际操作。)

2、 把12枝铅笔,每3枝分给1位小朋友,能分给几位小朋友呢?

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

1、 教师组织学生想一想,也可用学具摆一摆。

2、 学生思考后,在组内交流、班内交流。

3、 教师小结:对,我们按每3个一份来分,看能分几份,思考后的结果是能分4

份,所以能分给4个小朋友。现在,老师把6张卡通卡片,每2张送1名同学,想想有几名同学能得到。

4、 组织学生思考后,交流想法。

5、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这两种分法的异同点。(教师简要小结。)

三、学练结合、强化新知。

1、 想一想,做一做。(P15页练习题)

2、 圈一圈、说一说。(P17页4题)

3、 想一想、讲一讲。(P17页5、6题)

(教师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组际交流,重点巡回指导学困生。)

四、质疑、总结、引申拓展。

引导学生讲一讲,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课外拓展)这两种分法,除了实际分外,还有一种方法,通过计算很快能算出结果,你想学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预习除法的计算。

第3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掌握了两种分法的基础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在掌握了两种分法的基础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等。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课件出示:图1☆☆☆ ☆☆(下面标有大括号和问号)

图2☆☆☆☆☆

图3☆☆ ☆☆ ☆☆ ☆☆(下面标有大括号和问号)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回忆加法、减法、乘法,三种运算方法的含义,以及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 引导猜测。

同学们,以前的知识,我们学的非常扎实,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运算-----除法(板书课题),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有关除法的哪些问题。

2、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3、 教师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自学P19页例4、例5。(有不明白的问题,可先在小组内交流。)

4、

师生互动、交流。(一方面,解决黑板上板书的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讲讲,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大显身手、我能行。

第一关:(学生完成P19页1题)

第二关;(学生自主写出算式,同桌同学互读。)

第三关:( 学生完成练习四的剩余习题。)

本活动由各小组推荐出色队员,教师奖励,颁发鼓励品。

四、自我评价、小结收获。

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并讲一讲,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

教学设计之二

平均分

执教:厦门市滨东小学 朱丽玲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4页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按例1内容准备实物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小精灵聪聪刚刚告诉老师,明天是个好天气,学校决定明天春游去。一听到这个好消息二(1)班的小朋友可高兴啦,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

[评析]

以参加春游活动的情境引入,触题自然有趣,学生充满兴奋,上课伊始便以一种愉快、亲切的情绪投入学习,这是一种贴近学生生活的开场白。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1:二(1)班的小朋友准备的食品可多啦有面包、橘子、矿泉水、还有糖果

生2:我发现这些食品都是分一份一份的,面包有5份,矿泉水、橘子、糖果也都有5份.

生3:我还发现每份食品都是2个,2个面包一份,2瓶矿泉水一份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小朋友在分每一种食品时,每份都同样多。课件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学生自圆其说,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评析]

通过对食物排列情况的观察、研究,自主地发现分食品的秘密,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认识积累经验,而后老师适时的一句问话既强化对每份同样多的感受,又为平均分的引出做伏笔。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例1,引入平均分

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明天春游的食品(课件出示:橘子、糖果)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分配食品。要求:分每种食品要像二(1)班那样,每份应同样多。

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③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糖果分成5份,每份有3颗;橘子分成5份,每份有3个

④观察:从各小组准备的食品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各种食品都是每份的数量同样多。板书 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小精灵说: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评析]

教师十分明确动手操作,对由每份同样多到平均分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操作分食物(操作、小组交流、过程展示)使之体验到分,每份同样多从而自主地形成平均分的概念。这种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亲身实践的学习活动是解决数学概念的最有效的办法。

2、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⑴、书第13页的做一做

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每份同样多

② 操作:用10个○片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③ 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⑵、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的意思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过程说一说吗?

①同桌互相说一说 ②交流汇报

生1:把15个橘子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3个

生2:把15颗糖果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3颗

3、引入例2

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做老师的小助手将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①学生动手分一分(用○代替橘子)师参与活动

②交流分的结果(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生1:一个一个地分生2:先两个两个地分剩下的再一个一个地分生3:三个三个地分

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3个橘子

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聆听他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

④讨论评价: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平均分、结果)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评析]

不仅要求能自悟、会理解,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述把对平均分的领悟表达出来,同时在此活动中学会与同伴交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评价他人,使自己的数学思维不断得到完善。这亦是一种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4、巩固书第14页做一做

①学生独立完成,用小棒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再用虚线把分的结果表示出来)

②交流,同组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③如果老师又拿来3瓶矿泉水,这时应怎么分呢?如果老师又拿来的是4瓶会出现什么情况,该怎样解决?(让学生充分思考,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学生自由交流,各抒己见

[评析]

做发展学生思维的有心人。此处一问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依据对平均分的逐步理解,此时学生就会围绕平均分提出问题解决的各种策略。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失为学生搭建展示思维个性舞台的好办法。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三第3题

①学生自己读题,根据题意从学具卡片中拿出相应的梨子

②自己动手分一分,将梨子平均放进3个盘子里(注意总数、份数的渗透)

③评析,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2、练习三第一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根据题目的要求想怎么插就怎么插。(并涂上颜色)

②交流展示插花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③评选,谁插的花最漂亮(培养学生的欣赏美的能力和做答认真的习惯)

选出每瓶插得同样多的,强调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4朵平均分

3、练习三第2题

①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判断、分析能力

②评析,你想对第1、第2题说句什么话?(第1题: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不公平、第2题是平均分,但只能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

[评析]

充分利用教材的编排特点进行创造性的发挥,以达到既巩固知识又开发智力的目的。你想说什么?、联系生活实际等活动发生于对平均分知识的有趣问题,探究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习有生命的数学,此例不失为一种好的思路。

四、小结

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注意什么?

教学设计说明

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认识来源于实践在生活中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体验。教学时,我由准备春游食品这一具体情境引入,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知道每份同样多。再动手操作,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画一画等平均分物的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一个亲身实践,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资源,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学、主动的学。力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小组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对知识的认识得到不断的拓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获得学习的乐趣

评析:厦门市滨东小学 刘楚英

===============================================

教学设计之三

课题:平均分(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最近育才小学二年级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帮他们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象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 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 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四、总结

教后小结:

===============================================

教学设计之四

课题:平均分(二)

教学内容:15页例3 做一做 练习三1、2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判断:

○○○

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

2、分一分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解决问题

1、 情境引入:

教师:昨天我们帮二年级一班同学分了春游需要的物品,

今天,他们出发了!

出示主题图(租船)

请学生仔细观察图,先同位相互说说图意,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是学生明确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每条船限乘4人,有24人乘船,要租几条船?)

2、合作探索:

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解决问题,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

请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预计:

(1) 4个4个地分,分了6组,正好分完;

(2) 想乘法口诀,四几二十四;

请学生自己用这两种方法分一分,想一想,说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做一做:

小熊请客,请了5位客人,12根筷子,每位一双够吗?

请小朋友帮小熊分分看。

请学生先和同位说说怎样分,再说给大家听听。

四、练习:

练习三1、2题

第1题:没个花瓶里插同样多的花,应该插几枝?

===============================================

教学设计之五

课题: 除法(二)

一、课程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并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让学生体会除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策略:

通过活动,自然引导学生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认识了除法

各部分名称,至此学生对除法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四、重点难点:

重难点: 根据题意写出算式。

五、教学准备

例5情境图、除法算式卡片、学生每人20个小圆片。

教 学 活 动:

教学例5。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除法算式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读出除法算式。

2.昨天我们帮助小熊猫分了竹笋,今天小熊猫又遇到了问题,大家愿意帮助它吗?

二、课授新课

1.出示熊猫分竹笋的情境图。

2.学生观察画面,互相说一说图意。

师:共有多少个竹笋?每盘里放几个?

3.让学生用小圆片代替竹笋,动手分一分。

4.交流结果。

5.师:我们能不能用算式来表示呢?

6.明确可以用除法算式204=5来表示,教师强调算式所表示的含义: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5盘.。

7.引导学生抽象出204=5的实际含义:把20按每份4 个一份平均分,可以分成5份。

8. 教学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并板书.

20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对各部分名称详细说明.

三、巩固练习

1. 课本19页做一做。

第1题:分小组活动,用小圆片摆一摆。第2题,同桌互说。

2.练习第4 、5 题。

利用题中实物图,让学生用画圈圈分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分完后

独立写出算式并交流。

3.练习四第6题。

五、布置作业

教后记:

课题:除法(三)

一、课程目标:

1、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以及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策略:

通过动手、游戏等活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难点: 感知乘、除法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准备:

文字卡片、题目卡片、小圆片学具。

教 学 活 动

一、复习导入

学生拿出10个小圆片,动手摆一摆。

1、 平均分成2 份,每份有几个?

2、 10个小圆片,每5个一份,分成了多少份?

根据回答,板书:102=5

105=2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二、课堂练习

1、 练习四第7题。

教师把写有文字的卡片呈现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独立试写,互相交流。教师板书出相应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 练习四第8 题。

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实物题,引导学生说出有3份胡萝卜,每份有5根,再让学生试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指明说一说,老师板书。(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含义。)

3、 练习四第9 题。先背诵乘法口诀表,出示题卡,通过抽卡游戏练习。

4、 练习四第10 题。

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弄清小朋友划船的具体情况:有4 条船,每条船有3 个人。再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最后集体订正。

5、 22页思考题。

第一小问题是学生明确□表示加数,4个□连加等于8 ,就是4个相同加数连加等于8,同数连加可用乘法计算:( )4=8或4

( )=8,所以( )里填2,□=2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

教后记:

课题: 除法计算(一)用乘法口诀求商

一、课程目标: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二、教学策略:

用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除法的初步计算。

难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

四、教学准备:

情境图、教具(信箱和信)每个学生准备12个O卡片。

教 学 活 动

一、复习

1、把下面的乘法口诀说完整。

( )二得二 三三得( ) 三( )十五

( )十二 ( )二十 四( )十六

2、口答,说说是用哪句口诀想出来的。

2 ( )= 6 5 ( )= 5 ( )6=12

4 ( )=8 ( ) 4 =12 ( )8= 8

二、学习新课、教学例1

1、出示情境图,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2、提出第1 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 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3、同桌交流,列出除法算式,板书:12 3。

4、引导:前几节课,我们都会动手帮助猴妈妈分一分,如果不动手操作,你能算出结果吗?

5、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6、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各小组探讨出的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并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7、出示例1第2个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

8、让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是几,然后指明回答,说说运用了哪句口诀。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一题。先互相说图意,再计算,指名回答怎样求出商的。

2、练习五第二题。

先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填出:有15只鸽子,3个鸽房,再让学生想:这导题实际是求什么?(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学生独立填写完除法算式后,说一说是用哪句口诀想出商的。

3、练习五第三题

要求

: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让每位学生当邮递员,把信投进信箱,检查每个信箱中的信是否正确送达,并想想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教后记:

课题: 除法(二)

一、课程目标:

1、加深学生对乘法口诀求商思路的理解,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策略:

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讨论交流等自主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三、重点难点:

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

难点: 乘除法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情境图,口算卡片

教 学 活 动

一、复习

1、把下面的乘法口诀说完整。

五( )二十五 ( )十六 ( )三十

三( )十二 二( )得八 六( )三十六

( )六二十四 ( )十八 ( )十五

2、用乘法口诀求商。

93= 124= 51-

22= 82= 33=

31= 55= 62=

二、讲授新课、教学例2

1、情境导入,出示情境图,谈话导入,引导观察画面,找出已知条件。

2、收集信息:每行栽4 棵可以栽6行。

3、根据两个已知条件提出问题。4、交流,解决一共栽了多少棵?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需要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5、互相交流,教师小结。

(1)一共栽了24棵树,每行栽4棵,可以栽几行?(244)

(2)一共栽了24棵树,栽了6行,每行栽几棵? (246)

7、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解答,求出商。

8、指明回答,说出求商的过程,教师加以小结:可以根据四六二十四这个乘法口诀求出商。

9、小结: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和除数。所以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三、巩固练习

1、 课本24页做一做

第一题先让学生独立求商,再观察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实际上都用了同一句口诀。

2、练习五第4 - 6题。

四、课堂小结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